Kit陈洁仪8月再次踏上舞台,四度参演英语舞台剧《慈禧太后》(Forbidden City: Portrait of an Empress),她最后一次演出这个角色是十年前。再披甲上阵,稿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到时只要融入角色、对白和舞台即可。以前年轻稚嫩,演的时候要装腔作势,才能把角色撑起来。现在的她步入中年,跟中年的慈禧太后年级相近;心境亦已跟以前大相径庭;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展现魅力。

陈洁仪今年45岁,她说自己从小比同年龄的小孩成熟五岁,以心智年龄来说,早已过了不惑之年。30岁后期时,她心理状态就已经提前进入中年。“跟小朋友对戏时,我发现自己对小孩的反应不一样了。青春期的我很讨厌小孩,20几岁时还是有点讨厌,到了30多岁,稍微可以接受。现在的我有时候是喜欢小孩的。我想,这就是成长。”跟她说话,很容易感受那股稳定且兼定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展现出来的,就是旁人所谓的从容。这份从容来自于自信?“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很有自信的小孩。我小时候很叛逆。叛逆有时可以让人以为那是自信,其实不然。这种装出来的自信在年纪小的时候还是可以骗得了人;长大了就不能只靠叛逆。”
20岁挣扎40岁坦然
“要有自信,你必须先接受自己,好的坏的都照单全收。没有自信时,你怕被看穿,会不自觉地在别人面前掩饰。当你可以坦然面对全部的自己,你就会有自信了。”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这不是短跑,是一场马拉松,经历种种后才能像剥洋葱一样,认识更深层的自己。“20岁早期到30岁中期时我很挣扎,工作需要面对很多人、听取很多人的意见,不管是批评还是赞美,一直听到关于自己的话,得好好消化。”
年纪尚轻,心中累积太多情绪,她只能通过文字抒发。“那时我很喜欢写东西,那是我的情绪出口。”现在,她已无需靠书写宣泄;走过了最摆荡的20、30岁,她已经找到跟世界相处的方式。她认为,目前只要过生活就好。乍听之下,有点玄。她解释,“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抒发;以前有很多东西需要管道可以排出去。现在,普通的生活就已经让我可以抒发了。当然,我还是看很多书、看很多电影。”
婚姻没有让她改变
她享受生活,从生活得到启发,而后把情绪回归生活。这层简单的道理其实一直都出于日常生活里,只是我们都太忙碌,忙得视而不见,遑论回归生活最基本,审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好一点。“我认为幸福感存在于生活中小事里,而非大事之间,更不是赢了什么奖。它可能是一样很好吃的食物,也可能是旅途中的有趣经验。”她随即分享不久前的纽约之旅。摸了3次门钉终于有幸造访喜欢的小博物馆,让她雀跃非常。那次旅行,她是搭巴士去的,自由自在,没有任何拘束。
婚后,陈洁仪还是会独自、跟好友结伴旅行,没有因为生活中多了一个伴而被束缚。她说,结婚之后,她还是她,没有变。“有些人结婚后反而变得不快乐。那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需要改变,其实他们并不需要。当然也要考虑到另外一半,不过本来就是这样的嘛。即使你没有结婚,你还是要考虑到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我的意思是,不需要为改变而改变。”我忍不住问,是你的另一半比较包容吧?她说:“可能。其实不管做什么,过程中你还是要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你快乐,你得把那些‘留’下来。我不知道怎么改变,我没有做过。我只有在演戏时知道如何改变。太难了,我不会。
“年轻时,我想要装扮成麦当娜,但那是很表面的。当我到了可以改变的时候,我已经定型了,变不了。作为女人,我们的感觉很准,很轻易就能感觉到男人是不是要控制我们,当我察觉对方的意图,我会马上走开或者反击。成长时,父母亲给我很大的自由,可是我们的家教很严谨,但只限于家教,他们没有试图改变我们的个性或影响我们的选择。比如犯错了就要被处罚,仅此而已。我看过很多父母试图控制孩子,他们常常说很担心孩子。我说告诉他们,‘就让他们自由发展吧。’。”
心中最柔软的净土
她谈起圣经班的友人聊起孩子的苦恼表情,笑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非为父母无法体会为人父母之苦?陈洁仪结婚多年,多次强调不想生小孩,跟老公当自由快乐的顶客族。试图勾勒出她为人母的形象,不果,索性直接问她:如果你是个妈妈,将会是怎样的母亲?她不假思索,“我想,我会是一个很好的妈妈。虽然那不是我要的生活。我会跟我妈妈一样,对小事很严格。”她指着化妆台上的杯子,说:“我会跟我的孩子说‘把这个杯子洗了’,但我不会阻止他选择怎样的杯子,他可以选一个很恐怖的杯子,那也没关系,但是请把杯子洗了。”

这样说话的Kit,是理性的。明确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似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她不霸道,也不会咄咄逼人,她甚至是温柔的,笑起来的时候带着温度,可是她在心里有一把尺,有一道要坚守的防线。“我很怪,大事感性,小事理性。面对生活重大的事,我们往往想太多,然后就会卡住了。任何事都有好有坏,任何一件事!即使把好坏都列出来,你只会越想越多。我跟别人不一样,我有很准的第六感,面对重大决定时,我是感性的。至于小事,那只是小事嘛,别浪费心力,用心是很累的,小事实际一点就会少点问题。”
这位感性的女子心中最柔软的净土竟然是一箱陈年书信。“我喜欢人、事、物、地的历史。我有一个箱子。里面充满着我一直以来收到的信和我写过的笔记。现在已经很难得有人写信,但不管谁写信、卡片,我都会收着。这整箱子里都是我小时收过的信。”想不到老是说自己年少时是个野孩子、叛逆的她也有这么浪漫的情怀。“有时我拿出来读,自己也觉得很不可思议。我跟朋友很常写信,也交了一些笔友。 我跟朋友写信的内容很不可思议,我们还会在书信上吵架,有些很窝心。虽然我们后来疏远了,但因为背后的这些历史,让我都放不下。”
生活在怀旧和前进之间拉扯,找到平衡点就是动力;失衡就成了牵绊踟蹰不前。感性主导,往往会因一时的冲动而作错决定。她说:“我做事从来不后悔,我总有办法从最糟糕的处境找到一点快乐。有句话说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坚强,虽然很老土,但千真万确。没有什么事是‘白过’的,即使是坏事,但它造就了我,我会正面地面对。”
Read more:
What advice does Kit Chan have for Nathan Hartono? / 陈洁仪隔空对向洋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