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大暴发,世界进入黑暗期。任谁都
没想到这一波浩劫让世界停摆将近两年之久。人人自危的当下,宅家是最安全的选择。身为本地著名公关公司Mercury PR 主理人之一,李慧晶(Tjin Lee) 公事繁忙,旅行曾是她最浪漫的逃亡。过去,她不是在旅行就是正在前往旅行的路上,被疫情禁足将近两年,差点让她发狂。
去年,她为方便两个儿子上学而开始物色新居,机缘巧合下租下这栋50年代三层楼黑白屋的地面层。本地英殖民时期建筑只租不售,租户不可随意更动内部格局,让这栋屋龄70多年老建筑最原始的架构得以完整保留。
即使限制重重,李慧晶与室内布景兼设计师Barbara Fritschy在不兴土木的情况下大翻修,为老房子换上新貌。“既然不能旅行,我就把旅行元素放到设计里。”
从玄关处开始延铺到会客厅的黑白菱形地板,绿意盎然的雨林壁纸,藤制移动酒架,再加上阳台挂满的绿叶植物,勾勒出惬意舒适的度假氛围。“这个家是我的避世天堂,一踏入玄关就好像到了度假别墅,让我每天回到家的心情都很好。”
我多么想要一个奶奶留下来的生活器物,这些承载了历史和生活痕迹的器物意义重大。它未必贵重,但能够提醒我们珍惜生活里最微小的幸福感。这也是我想传承给孩子们的思维。”
灵活搭配 展现风格
李慧晶以钟爱的哥伦比亚时尚设计师Johanna Ortiz的住家与咖啡馆风格作为设计蓝图,同时以摩登时尚家居配件点缀,为老房子注入活力。“我发现美丽的咖啡馆基本元素不外乎采光、木帘子、高楼顶。”
研究观察后,她把这些复制到用餐区,以圆桌搭配著名丹麦灯具品牌Louis Poulsen的经典PH Artichoke light。这是设计师Paul Henningsen 1958年替哥本哈根 Langelinie Pavillonen 酒店所设计的灯具。
李慧晶笑说当初先后购买了摩登琉璃和解构式铜制吊灯,装上去之后怎么看感觉都不对;这盏叶果造型吊灯则能夠毫无违和感的融入整体空间。本地家具品牌Commune 的餐桌和薄薄的黄铜大圆转盘更让用餐区品味大提升。“只要打开音乐,把帘子拉上去,就好像置身在咖啡馆的户外用餐区。”
除了价值不菲的灯具,家里大部分家具均是本地品牌,其中书房的沙发组就是Homes to Life的作品。“相比欧美品牌,本地品牌能够充分了解本地消费者的文化、喜好和居家空间,因此产品更契合我们的需求。加上疫情缘故,我们更应该与本地品牌共体时艰。”

李慧晶认为,只要擅用社交媒体,就能通过输入关键字找到有品质有口碑的本地品牌。
有别于公共区域的华丽风格,主卧室是充满大地色调的撒哈拉沙漠风格,木床依着两扇巨型窗户,回廊种植了大盆栽,引进绿意又有阻挡路人窥探的作用,让主人保有隐私;侧边窗户面对一块小草地,年底季候风吹起时,带进一室舒爽凉风,犹如在小岛上度假。
书房则是她的私领域,除了在此办公,偶尔也会点上香氛蜡烛,沉淀思绪。她笑说,孩子们做错事时也会被要求在这里面壁思过。书房也是一家人搬进来后不断进化的空间,“先生最近迷上了骑车,我打算把书架移开,在墙上装置脚踏车架,另一个角落则放置电视柜。嗯,原本摆放在这里的书架可以移到厨房当储物柜。” 她侃侃而谈乐在其中。
注重小细节 营造幸福感
常年游走四海,李慧晶直言以前从来不曾把心思放在家里,疫情暴风席卷让她重新定义家的意义,同时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审视生活。“以前我对园艺完全没兴趣,种什么死什么。疫情让我开始研究各种植物,比如哪些植物需要多一点阳光,哪些盆栽不需要浇太多水,慢慢地掌握它们的‘个性’。现在,即使一个可爱的粉红色花盆也能够让我开心不已。”
自搬进来到现在,我都还在为家里做小改造或者添加新东西;家应该是有机的,它会随着生活而改变,这也是最有趣的。”
家里也处处凸显巧思,除了通往主卧室的走廊上方挂着猴子造型的吊灯,李慧晶也订购了花卉服务,花店周末都会送来当令花束,让她摆在餐桌上。“这也是我搬进来才养成的新习惯,你不觉得花束让这里看起来很像步入了酒店大堂吗?鲜花能够让室内氛围活络起来,看了心情就很好。”
老宅位于市区,闹中取静,打开窗户就见绿地老树,心旷神怡。“以前住公寓,居民注重隐私,互动较少,这里的邻居开设了聊天群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多了,想借糖借柠檬都方便,人情味更是浓郁,楼上的奶奶待我儿子像孙子一样。”
生活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像咀嚼甘蔗一样一点一滴尝到甜味。换个角度想,疫情把李慧晶困在国内,却也让她开拓了不同的生活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