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栋新旧合一的大宅邸不仅展现独树一帜的建筑美学,也把林佑龙的童年生活与对家的期望融汇其中,模拟亚答屋的屋顶,以重现主人家童年回忆的设计就是一绝。
心之所向,家之所在。昇菘集团董事经理林佑龙(Lim Hock Leng) 的家宅是一部家族史的缩影。林佑龙擅长说故事,炎热的午后,他亲自为我们导览,娓娓道来所有细节。大门玄关挂着一幅由八种不同颜色的木块交织而成的巨型抽象画,定眼细看就会发现那是一头猪。林家经营超市超过40年,一切从猪开始。
林佑龙说:“我的父亲曾经是修理猪圈的工人,某次他以低价买进猪圈主人打算弃养的病猪,用三角标清热水救活了之后再卖出去赚取利润,开启了林家养猪业世代。我把这幅画挂在这里,提醒我们要懂得饮水思源不忘本。我出身平凡,能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是我以前怎么都想象不到的事。不过,当我们成功了,生活素质也得同时跃升到更高的水平,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拓展不同的视野。

当我们站在阁楼空中花园俯瞰时,林佑龙指着一棵从意大利移植过来的橄榄树,说:“这棵橄榄树根部有三个头,中间有个洞,象征我们三兄弟同心合力,一起做生意也保持适当舒服的距离。”
宅邸由TA.LE Architects 首席设计师郑燕玲(Tay YanLing) 及Type0 Architecture 设计总监潘怡诚(Pan Yi Cheng)联手设计,实现林佑龙渴望四代同堂的心愿;以四合院的概念,把80年英式保留建筑(下称老屋)与附加的摩登建筑(下称新屋)巧妙结合。
潘怡诚说,当初除了考虑新旧建筑合一的圆融性,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善用狭长陡斜的地势,同时把林佑龙留地造福后人的堪舆学想法融入设计。最后,新建筑配合地形采插入式结构,突破地势和高度限制。当初为了保留老屋原貌也费尽心思,一片片屋瓦与窗花拆下洗净粉刷再依原貌组装;敲掉外墙石灰露出原有的红砖,最后人手描绘砖块之间的细缝。由于过程繁复,这栋占地面积3130平方米的私宅费时两年才竣工。
新旧合一 圆满融通
两层楼高的老屋坐落于大宅北端入口,虽保留了原貌,内部却呈现截然不同的氛围。一楼起居室铺上木质地板和玛瑙墙,舒适中隐约展露气派,这里也是林佑龙和家人最喜欢共处的角落。二楼作为佛堂,阳台面向新建筑的中轴线,俯视南方。
新屋秉持长幼有序,各居其室的原则,一共分为四层,依地势层层递进,一楼作为会客起居室与餐厅。二楼儿女各有独立活动空间,每间内部大约1100平方英尺,内设主卧和起居室,根据个人需求而做不同的设计;三楼阁楼则是大家长林佑龙的卧室与书房;地下室包括游泳池、健身房、壁球馆、电影院、卡拉OK房、游戏室及酒窖,生活机能完整丰富。林佑龙个性爽朗健谈,疫情前常在家里宴客,面对绿意盎然庭院的酒窖也特别连接宽敞的酒吧区,让他与亲友可以在名师灯具Louis Poulsen PH 松果灯照耀下一边把酒言欢,一边欣赏庭院的百年老树。

智能科技 自然风貌
林佑龙说:“这是一栋智能屋,同时具备冷气、灯光、吊扇、音响与窗帘遥控功能。”他指出,餐厅天花板内有乾坤,镶嵌了高科技扩音板,与木质天花板融为一体,如果他不特别点出还真的看不出来。这个由潘怡诚所研发的扩音板也用在大宅电影院里,值得一提的是,会客厅犹如钟乳石的水晶灯,饭厅气派时尚兼容,具备208条灯管的巨型灯具设计皆出自潘怡诚之手。
当初为了留地,建筑设计师把屋身缩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了引进自然光和通风设计,分别以高达10.5米,从一楼延伸到阁楼的植物庭院和水景庭院,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则以意大利大理石和原木作为主建材,先从意大利进口大理石板再对纹拼接。
每块大理石得动用四个人同时处理,为了确保天然大理石呼吸顺畅,背面一反传统不用灌浆固定,改以不锈钢托架支撑。风趣幽默的林佑龙更笑称他闲来无事凝视大理石墙时看出不少端倪和趣味。“你仔细看,会看到好几个龙头哦。主卧室的灰色大理石纹路看起来就像两颗心,我给它取名心心相印。”
传承过去,建设未来。林佑龙在打造这栋豪华宅邸时一思一举都带着贯穿前辈初心与提拔后代的细腻之心,让家不只是子孙们的栖身之所,也有薪火相传的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