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表一直都是钟表品牌们在暗暗较劲的领域,因为把表做薄是一件非常考验制表技术与精密度的事情,一直以来也不断有新表推出洗刷所有超薄纪录。随着时代、技术不断改变,一只表能够有多么纤薄,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在主打超薄的腕表领域,伯爵和宝格丽一直以来都是势均力敌的对手,后者去年初以1.8毫米厚的Octo Finissimo Ultra第八度打破世界超薄纪录,但就在我们认为这是难以挑战的高标时,理查德米勒(Richard Mille)却推出与法拉利合作的RM UP-01 Ferrari,厚度只有1.75 毫米,几乎相等于一张信用卡的厚度。
RM UP-01 Ferrari缩减表款厚度的方式,并非一般超薄表将表壳底盖直接当作机芯底板的做法,理查德米勒决定保留将机芯组装在表壳内的传统结构,并且选择摒弃叠加齿轮和指标的传统机芯设计,将无法叠加的零部件,分散到更宽的平面,机芯与表壳彼此成就,同时保证两者所必需的刚性。超薄表因零部件纤细轻薄,因此结构也相对脆弱,而RM UP-01 Ferrari历经数十个腕表原型、超过6000小时的研发与实验室测试,即使超薄,并不牺牲腕表的功能,同样具有时、分显示及RM腕表常见的功能选择器,且可承受高达5000g的加速度冲击。
机芯厚度仅为1.18毫米,重2.87克,动力储存可达45小时。为保证传动机制的理想运行状态,底板和桥板均以五级钛合金制成,在不影响硬度的情况下,保证完美的纤薄度。获得专利的超薄发条盒配备极细发条,擒纵结构则全部重新设计。首先为了减低厚度,去除摆轮的游盘及定位擒纵叉摆动幅度的限位钉(改装在新型擒纵叉上);其次同样获得专利的全新超薄擒纵结构,使用具有新型叉口的加长擒纵叉,钛合金材质的可变惯性摆轮也不使用快慢针,而是配备6枚可微调的砝码。
欧米茄(Omega)向来是潜水表的专家,在这领域足足有80多年的经验;去年品牌更成功造了一枚深潜腕表Seamaster Planet Ocean Ultra Deep Professional,到达水深1万928米海底,成为史上潜入海洋最深处的腕表。早前探险家Victor Vescovo驾驶深海潜艇Limiting Factor,抵达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底部,深度达至1万928米,刷新了世界深潜纪录。
到达这个水深,水压当然大得惊人,相当于每平方米承受1万1291吨压力。在这个水压下,欧米茄Seamaster Planet Ocean Ultra Deep Professional依然滴水不入,正常运作。这次深海探险共有三枚Ultra Deep一同下海,当中两枚系于深海潜艇的机械臂上,另一枚牢固于着陆器。欧米茄在选择表带材质时,参考他们参与太空任务期间的制表经验,以尼龙纤维表带加上魔术贴封口设计,与阿波罗计划(Apollo Missions)腕表的表带如出一辙。
要潜入太平洋最深处,腕表配备深海潜艇的规格,表圈、表壳、表背和表冠均使用Limiting Factor潜艇船身的五级钛金属切片制造,确保腕表能承受巨大压力,但维持表壳厚度少于28mm。表背中央镌刻探险计划的标志,外围饰以同心圈,代表探测海床的多波束声纳技术,另以激光镌刻腕表型号、物料及国际海事认证机构DNV-GL的标记,证明物料的来源、特性和品质,下方则刻有“tested 15,000m 49212ft”字样。表耳特别采用全新的设计,与钛金属表壳整合为一,令腕表及带表在深海环境可承受极大的牵引负荷。这款外型独特的表耳称为“Manta”。
为了使压力平均分布,品牌特别采用了Liquidmetal液态金属技术,令蓝宝石水晶表镜与表壳牢固接合,同时让表镜更纤薄。Ultra Deep在太平洋海床帮助蒐集重要的科学数据,完成深潜任务后,腕表再送到瑞士联邦计量科学研究所(METAS)进行为期逾十天的八项严格检测,包括准确度、防水、防震、防磁等性能测试,并顺利取得Master Chronometer认证。
从功能到材质,从设计到创意,各大品牌每一年都想尽办法推出各种能够代表其实力的作品。卡地亚(Cartier)限量版 Masse Mysterieuse实现了现代制表中最神奇、最引人入胜的视觉壮举之一。表盘外围设置时标环与刻度环,这么做并非为了标新立异,而是配合机芯的独特设计采取的变通措施。光看图片会觉得卡地亚好像把机芯做成半圆形,但一旦拿起腕表,会发现机芯竟开始在转动。这便是Masse Mysterieuse 搭载的9801 MC机芯的奥妙,因为卡地亚直接将机芯组件“浓缩”在自动盘的半圆形范围中,因此我们看到的半圆形除了是自动盘,也汇聚了整枚机芯的零件。想要达到像这款表般的境界,卡地亚必须先避免自动盘在旋转过程中可能会影响轮系使得指针跟着乱跑,此外擒纵系统要如何维持稳定,不受佩戴者手部活动而影响也很重要,
品牌共花费八年才研发完成。
20年来,宇舶表(Hublot)持续磨炼陶瓷技术,创造出缤纷的颜色,加工成复杂的造型,同时施以精湛润饰。全新Big Bang Integral Minute Repeater Ceramic腕表以两款黑白陶瓷链带,搭载获得GPHG最佳报时奖的自制HUB8001机芯,将备受赞许的大教堂音簧极致清晰的音色,突破陶瓷材质的限制,精准传递。同时结合陀飞轮装置,以双复杂功能,展现宇舶在高级制表领域的卓越制表工艺。陶瓷材质由于其本身的物理特性,在精细加工上极其困难,尚未被完全运用于三问表中。过往传统制表业仅能运用少许零星组件如表冠或表圈,至多是推杆。同时,陶瓷的上色在烧制过程中必须掌握极高的精准度,才能获得完美均匀的饱满色泽。
此外更需要确保三问报时器的移动式滑杆防水性能,以及透过陶瓷表壳精准传递清晰有力的报时音质,
更是制程上的诸多挑战。宇舶材质研发部门倾力投注近20年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克服艰难的研发过程,因为所有的挑战都紧密相连:比如单色陶瓷的加工非常复杂,这使得表壳的设计变得复杂,同时须考量防水性能,又必须展现百分百纯净响亮的声质,所有参数都是相互关联。一个错误,哪怕是最轻微的模糊,也必须一切从头开始。因此,Big Bang Integral大教堂三问陀飞轮陶瓷腕表,不仅只是征服陶瓷材质,而是在运用了众多高级制表的专门工艺,制表大师成功整合跨领域的完胜宣言。宇舶是全世界第一家以陶瓷材质设计、制造和组装成三问陀飞轮报时腕表的制表品牌。
泰格豪雅(TAG Heuer)推出以实验室培育钻石为特色的全新卡莱拉系列(Carrera)Plasma腕表,表壳与时标镶嵌精美实验室培育钻石。华丽的钻石表面为全新Carrera Plasma钻石陀飞轮腕表的亮点之一。别具匠心的表面上所呈现的钻石光辉效果,是由多晶体钻石(Polycrystalline Diamond)组合而成。这是一种富含“化学气相沉积”的生长,在构成单颗钻石的同时,展现多颗钻石所营造出的绚丽折射和多元视觉效果。位在3点钟和9点钟位置的分钟与小时计时小表盘,采用黑色多晶体钻石面板,搭配抛光镀铑指针,形成美艳光影层次。44毫米表壳主要采用喷砂阳极处理氧化铝材质,完美衬托材质的亮度、颜色以及钻石的纯净度。此外,品牌设计师精心研发出黑色陶瓷抛光表圈,加倍突显时计的优雅和对比鲜明的样貌。
Carrera Plasma钻石陀飞轮腕表搭载的H02 Tourbillon Nanograph机芯使用泰格豪雅研究中心(TAG Heuer Institute)所研发的碳游丝,透过与实验室培育钻石相同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充分彰显前卫TAG Heuer Carrera Plasma钻石陀飞轮腕表多样化材质。先进的碳游丝技术有着卓越的抗磁性、抗震性、面对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和精致的几何形状,提供腕表有着优越计时功能及精准度。
瑞典植物学家Carl Von Linné在1751年的《植物学哲学》书里架构出一个世界,在那个空间里存在着一个百花争艳的花园,花朵会在白天的特定时刻绽放或闭合,用开合的动作指示当下时间。用花来报时,光是想想都很诗意,更诗意的是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居然成功地将这概念具体呈现在面盘上。
让品牌获得2022年度日内瓦钟表大赏(Grand Prix d’Horlogerie de Genève)创新奖(Innovation Prize)的Lady Arpels Heures Florales腕表,珍珠母贝面盘搭配彩绘的花瓣、蝴蝶及金质树枝,组合成花园的景致,而表面上有12朵花,每开一朵就代表一点钟,也就是说到了12点的时候,面盘上的12朵花会全部绽放,每一朵的蕊心都镶嵌着白钻或黄钻,用花开朵数象征的小时,搭配表侧的分钟环显示时间指示。还有一个巧思是在于花开位置的设计,就算都是指示三点钟,凌晨和下午三点钟开的三朵花位置每次也都不一样,总共有三组开花顺序的循环在交替,拟真了真实花开的姿态。
整个机芯的关键技术在于让花朵报时的模组,梵克雅宝用了一组齿轮连接机芯分钟环和花朵报时的模组,当发条动力释放到擒纵装置带动分钟轮运作的时候,再透过类似中介轮的齿轮组将动力传输给花开模组。为了确保花开的动作可以流畅进行,中间还加了一组搭配半圆形凸轮的微型发条盒,透过分钟环齿轮带动微型发条盒齿轮的动作为它上链,半圆形凸轮的作用在于控制动力释放的稳定度,用它来中介动力释放的缓冲。
梵克雅宝的机芯研发团队以三朵花为单位,将整个花开模式分成四组,每朵花都用上五个小齿轮去连接,每一组花朵的中间再以棘轮和棘爪去推动负责转动花朵的齿轮,以驱动面盘上的花开模组。同一组的三朵花有时可能全开,有时可能一朵都不开,以规律的设计营造出随机的效果,好比花开花落都无法事先预测的花况一样,用不知道哪一朵花会开的臆测,将时间的瞬间注入期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