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亲身体验不曾有过的异域风情,是一些走遍天涯海角的旅游者的旅游目的。陈纯洁和王鹏乐此不疲。
去年夏季,陈纯洁和王鹏不约而同与另外7名新加坡人,在世界旅游机构的安排下,登上核动力破冰船进入北极圈,航向世界之巅——北极点。
北极地区是指北冰洋和包围它的加拿大、美国、格陵兰、挪威和俄罗斯的北部地区。北极点就是北极地区的中心点,在北纬正90度。没有陆地,那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气候长年低冷,这一大片海域是面积广袤的结冰区域,冰层厚达3公尺!那里人烟罕至,是北极霸主——北极熊的天下,海象和鲸鱼等极地动物的地盘。极地这些巨无霸、冰封的海洋和石破天惊的破冰景象,都是北极点旅游吸引游人的卖点。
北极点征途一路不易
51岁的牙医陈纯洁非常热爱旅游,小时因为家境不允许,一家人只能到邻近国家度假,直到她20岁时一家人才有机会到欧洲和新西兰旅行,之后她便爱上旅游,24岁开始与友人畅游天下,至今她的足迹已遍及100个国家与地区,北极点是她游览的第100个旅游点!
也许有人会问,北极点一眼望去,白色的冰层,蓝色的天空,有什么好看的?陈纯洁说:“月球这么遥远、艰险都有人向往,北极点也一样,到那里去只是为了收获别处所没有的体验。”
这是一次叫陈纯洁毕生难忘的旅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先到芬兰的赫尔辛基集合,然后一起乘坐包机到俄罗斯北方著名不冻港摩尔曼斯克(Murmansk),在世界上马力最强大的核动力破冰船——50周年胜利号的带领下,开始为期12天的北极点探险之旅。
在海上航行了4天后,第5天上午终于到达了大家所期待的北极点。这时船笛大作,船上乘客的情绪被推到沸点,陈纯洁说:“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刻,北极点就在我脚下,大家都兴奋不已。”全船人都走下船来,在结冰的大洋上,手牵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还举行烤肉晚宴,开香槟庆祝,一些健壮的旅客还胆敢在零下1度的北冰洋中游泳,挑战个人极限。11名新加坡游客(两人为自助行者)还摊开国旗合照,留下这别具意义的时刻,来时路上的煎熬全都抛诸脑后,尽情感受当下。
陈纯洁记得,整段行程最难受的是头两天,因为船还没来到结冰的海洋,海面风浪很大,海浪不仅打到甲板上,连船也左摇右摆,不少乘客都晕船了。回程时海上浓雾笼罩,眼前什么都看不到,连乘坐直升机鸟瞰壮丽北极冰河的项目也差点被迫取消。两个小时后雾散了,旅客这才如愿以偿,把北极冰河尽收眼帘。
登陆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Franz Josef Land)是这次的行程之一。这是北极点唯一的陆地,岛上有雪景,陈纯洁用偏僻、开阔来形容它。除了各种野生动物,这里一样没有人烟,只有过去探险队遗弃的木船,给北极点增添几许荒凉、凄美的意境。
去一趟北极点旅费不菲,每人近4万元。据知至今为止到过北极点的旅客人数为3300人。陈纯洁说:“能到北极点旅游并不容易,这是一种得来不易的幸福,也是人生难得的体验,我觉得很值得,一点也不后悔。”
爱摄影的王鹏(67岁),退休后喜欢到世界各地游山玩水,探奇,寻找刺激,非洲的肯尼亚、中国的西藏,南美、阿拉斯加、西伯利亚、阿拉伯、伊朗、南极等地都留有他的脚印,他对北极点之旅感受尤其深刻。“北极熊徒手破冰,入水觅食求存;破冰船通过冲撞、倒车再冲撞的步骤破冰缓慢前进时所发出的声响,那顽强的求生意志力和大自然的威力确实震撼人心,而核动力破冰船的先进技术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过去北极点只是探险家的圣地,是苏联的核工业技术改变了北极点的旅游生态环境。
带旅客进行破冰之旅的50周年胜利号,原准备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而造,为此船以50周年胜利号命名。但由于资金短缺,该项目中途被迫喊停,直到90年代末才得以恢复。该船于2006年建成下水,2007年正式负起北极点之旅的使命。
50周年胜利号船长达117米,宽30米,总吨位为2万5000吨,船上装有两个核反应堆,装有最新的卫星导航和数字式自动操控系统,新式的测冰测深雷达以及海水淡化系统,船上还有直升机。跟游轮一样,除了舱房,船上有乘客电梯、餐馆、交谊厅、吧台、图书室、休息室、健身房、两间桑拿室、游泳池和医疗室,还有医生随船服务。陈纯洁说,50周年胜利号设备不奢华,却可媲美三四星级酒店。
很多人以为到北极点旅游非有强壮的体魄不可。据了解,只要身体状况OK,年龄其实不是问题,就曾有一名92岁高龄者踏上北极点征途。
也有人担心受不了严寒。由于北极点之旅只在夏季启动,那时芬兰赫尔辛基的温度是15至20摄氏度,俄罗斯摩尔曼斯克10摄氏度,相当干燥,所以不感觉太冷。破冰船里温度维持在24摄氏度,户外气温约在5摄氏度至零下5摄氏度左右,只要穿上雪衣问题不大。
来源:《联合早报》2015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