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汤头成为火锅的主角,江振诚再次展现其对餐饮的独到见解,颠覆大众对火锅的既定印象。对多数人而言,火锅的核心无非是食材、汤底与蘸酱。讲究食材品质,但对汤底的要求相对宽松,蘸酱则更多依赖个人口味。然而,在 Bon Broth,汤底不再是陪衬,而是关键性的存在。
由江振诚主理的高级火锅餐厅Bon Broth 颠覆传统火锅印象,大胆去除蘸酱,让汤底从配角荣升为主角。昨日,餐厅正式开业,他也特地飞抵新加坡,亲自见证这一全新概念的诞生。席间,他周旋于媒体与客人之间,详细介绍不同的汤底,分享料理理念。
“很多都误以为火锅入门门槛很低,只需要一盆水、加些昆布就是火锅了。这样未免贬低了火锅文化。现代人讲究吃得轻松健康,我希望朝这个方向走,让客人可以用最实在的价钱吃得轻松愉快。”
他强调,餐厅的核心在于历经 14 至 16 小时精心熬制的特制汤头,不添加额外味素,仅采用纯鱼骨、牛骨、猪骨或鸡骨慢熬,萃取出骨髓与胶原蛋白的浓郁汤底;接着用香草、辛香料及精选调味料微调,让每一口都层次丰富。“由于采用新鲜食材炖煮,每一款汤头不但美味也更健康。”
餐厅提供八款汤底,包括:招牌青花剥皮辣椒汤、秘制川味麻辣汤、台湾古早味沙茶汤、高粱酸白菜汤、日式黑松露寿喜烧、北海道味噌牛奶、特调叻沙汤以及百菇药膳汤;以单人锅形式呈现。每一款汤头都是现点现煮,客人下单后,加入由台湾RAW团队制作的paste(酱)以及各类香料和“汤头” 烹煮。
引入“品汤”新概念
最有趣的是,客人到达之后,点餐前会先被带到一旁的“Broth Bar” ,就像品茶一样,Broth Sommelier首先简单介绍各类汤头,接着透过咨询了解客人喜好,先从中挑选出两到三款款汤底,让客人浅尝,选择最适合的口味。问江振诚可有特别喜爱的汤底,他笑说:“每天的心情都不一样,就像听音乐,有时想听爵士有时则会选古典乐,我也会依据当下心情来挑选最合适的汤底。”
他说:“很多人吃火锅时,主要是在吃蘸酱,却往往忽略了汤底的真正味道。蘸酱只是添加物,对身体并不理想。只要汤底做得好,根本不需要蘸酱。” 这番话无疑展现了他的自信,他笑着回应:“没错。”
Bon Broth 首创Broth Sommelier概念。
江振诚透露,每一款汤底都糅合了不同的元素,比如麻辣汤糅合了四川与台湾两地风味,而沙茶汤则向台湾传统的沙茶火锅致敬。“传统的沙茶火锅会在客人眼前炒香沙茶、加入辣椒等各种配料,我们就是依照传统的煮法来烹调。”
问他那一道汤底当初花费最多时间调整,他说:“麻辣汤,越多人做的口味越要不一样。麻辣汤分两派,台湾麻辣锅注重汤底且少油,缺点是不够香;四川派多油少汤,但太油腻。我从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我在两地都有餐厅,在香料取得也容易。”
餐厅提供两款套餐,分别是Premium套餐(S$138)和Deluxe套餐(S$110)。我品尝的是Premium套餐,分量非常丰盛,涵盖了肉类、海鲜、蔬菜及菇类。套餐包括:日本鹿儿岛A4和牛、杜洛克猪颈肉、鸭胸、岩龙虾、鲍鱼、北海道扇贝、南非鲍鱼、老虎虾、鲜蛤和鳕鱼等。以食材分量与品质来说,物超所值。届时,食材将会依据季节调整,选择最当造的新鲜食材为佳。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汤底是现点现煮的,需等待15至20分钟才能上桌。期间可以点一杯饮料,放松心情聊聊天。
有别一般火锅餐厅明亮华丽的设计,Bon Broth 整体色调温润沉稳,以木色与金属营造出静谧且具有仪式感的用餐氛围。内设两个环形吧台,座位围绕中央烹饪区布局,不仅成为视觉焦点,也强化了客人与厨师之间的互动。如果不想自己动手烹煮有壳类海鲜,厨师也会“接手” 为客人服务剥壳。
新鲜多样的食材无疑为餐点加分。在Broth Sommelier的推荐下,我选择了招牌剥皮辣椒汤,而非台湾传统的沙茶汤。主要是因为,剥皮辣椒汤在台湾是常见的家常汤品,但在本地却几乎难得一见。除了剥皮辣椒,汤底还加入了乌鸡和昆布,汤汁格外清甜。无论是海鲜还是肉类,都能在这汤底中展现出食材的鲜美与原味,彼此融合,汤头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
吃完了之后,还可以请现场服务的厨师煮碗热粥或面条,邻座的媒体朋友点了一碗粥,频频称赞:“好香”, 不过我的肚皮真的无法在容纳一碗粥,有机会的话,各位不妨试试看。
Bon Broth 以新加坡为出发点,未来将陆续拓展到美国纽约和洛杉矶以及日本等地。他笑说,新加坡是他的第二家,将Bon Broth的起点设立在这里情有可原。江振诚去年底宣告卸下RAW主厨身份,并开“RAW Culinary Academy” 厨艺学院。他透露,今年将忙着投入筹备各地店面,他将无处不在。期待啊~
Bon Broth
地址:Raffles City, 252 North Bridge Rd, #03-01, Singapore 179103
时间:每日11am-10pm
预约: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