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博物馆馆长张嘉慈 用本地艺术家作品妆点家居

新加坡非营利私人美术馆(The Private Museum)馆长张嘉慈(Rachel Teo)的三代同堂居所,巧妙融合新旧元素,呈现独具一格的建筑美学。空间设计在追求视觉和谐与平衡的同时,更凸显张家对传承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延续。

The Private Museum_Rachel Teo
Icon Singapore
Share this article

艺术融于家,生活即美学。在张嘉慈的居所里,每一件作品都诉说着主人的故事,每一个角落都恰如其分地展示着主人对美的独特见解。这里,艺术与生活相互交织,为日常生活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

张家大宅由张嘉慈的祖父于1957年建造。她解释,大屋当初就跟现在一样,是一栋多代同堂居,它最显著的建筑特色是以装饰艺术风格的曲线元素作为设计精髓。张嘉慈在老屋长大,她在这里度过最快乐的岁月。

The Private Museum_Rachel Teo

前后两栋大宅两相望。

Icon Singapore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喜欢在长长的车道追逐、比赛、学骑脚踏车;也在这里办烧烤和薄饼派对。大人围坐着打麻将,孩子们则踢足球、捉迷藏等。端午节时奶奶会包粽子,我们将外头的晾衣架全搬到屋子里挂粽子,浓郁的糯米香气弥漫了整个房子。我小时候特别顽皮好动,有一次上芭蕾舞课的时候我想要试着转圈,结果摔倒跌破头,祖父把我送到医院去缝针。”这些珍贵的点滴,串联了她与房子之间的独特回忆。

2019年,张嘉慈的家人将超过60年历史的家族大宅改建,由Kite Studio Architecture建筑事务所操刀,在原有的花园地皮的空地上加盖一栋新宅,形成前后栋的两宅式独立设计。老屋在后,新宅在前,侧边以有盖长廊衔接,前端保留老树,打造成斜坡花园,为庭院提供一个更富层次的景观。

The Private Museum_Rachel Teo

老屋以素雅的家具和色调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墙上悬挂美国艺术家James Rosenquist的 “Untitled White Flowers”。

Icon Singapore

改建时张家决定保留老屋原始形貌,在后方加盖翼楼扩充空间。为了衔接新旧,建筑设计师利用红砖为建材,同时延续老房子的圆形曲线设计,巧妙地以此作为衔接两栋房子的独特风格。从外形来看,老屋圆弧形利落稳重,新宅外墙呈波浪状,一动一静,相互呼应。

The Private Museum_Rachel Teo

马来西亚艺术家林道杰巨型屏风作品和波斯地毯为室内注入一抹灵动的色彩;新宅的波浪形外墙呼应老屋的圆形设计。

Icon Singapore

张嘉慈住在前栋,三层楼高,地下室作为休闲娱乐,一楼是会客厅,二楼则是私人空间;大跨度无屏障的空间,波浪形楼顶,弧形切割隔间,大片落地玻璃窗以及开放式茶水间,可见建筑师致力于打破传统建筑结构,将空间能够极大化的灵活使用。

艺术藏品为空间点题

张嘉慈的父亲张东孝(Daniel Teo)是私人美术馆的创办人,亦是本地知名房地产发展商兼艺术收藏家,母亲则是知名芭蕾舞蹈家兼文化奖得主吴素琴(Goh Soo Khim)。生长于艺术之家,张嘉慈跟父亲一样热衷于艺术,一楼会客厅是最佳展示厅,白墙上悬挂着新加坡第一代画家林子平的巨幅水彩画“Street Scene Series: Singapore River”; 对面的红砖则挂上本地知名雕塑家韩少芙罕见的亚克力油画作品,这两幅画一命名“Padi Field”,另一幅则是“Mount Batur”,是韩少芙驻村峇厘岛时的创作。当时私人美术馆为她举办一个画展,一共展出15幅同系列作品。韩少芙驻村时遇上峇厘岛火山喷发,她从熔浆获得灵感,以抽象的意境和暗红褐泥土色系创作,颠覆大众对这座海岛的刻板印象。

The Private Museum_Rachel Teo

张嘉慈根据主题定期更换家中艺术藏品,

Icon Singapore

室内曲线设计突出空间的艺术感,也使每件艺术作品与环境形成和谐的对话。选择家具时,她倾向于中性色调物件,与艺术品相得益彰,透过巧妙的布局让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能被艺术包围。更换及展示室内艺术品时,她会设定主题,比如我们所见的就是以本地女性艺术家为主的作品展示,包括:韩少芙的“Microorganisms series 6”小型陶土雕塑,邓惠尹(Odelia Tang) 的玻璃作品“Here is Where I Lost 3” 。

The Private Museum_Rachel Teo

泰国当代艺术家Natee Utari的玻璃艺术成为家中亮点。

Icon Singapore

关于艺术收藏,张嘉慈笑称:“我喜欢多样性,除了暗色系、带有奇趣风格的艺术作品,也收藏许多白色调的艺术品。我偏好有质感的作品,这也是为什么我的收藏中既有雕塑作品,也有剪纸艺术;父亲则偏爱色彩斑斓的画作。”父女俩的偏好大相径庭,摆置于同一空间形成有趣的对比。 

对张嘉慈来说,最理想的家是能够让家人和朋友自在聚会的地方。“周末时,我和家人经常聚集在厨房一起做料理;一楼艺廊则是我待最多的空间。我在疫情期间开始学习大提琴,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在这里练习。” 

The Private Museum_Rachel Teo

一楼通往地下室阶梯墙上挂着主人的奇趣珍藏;Marcin Dudek 的“The Popular Mindmedia cloth tape uv varnish on wood”以及Maryanto“Bendung Katanga 2022 media Scratching acrylic on canvas”两幅暗黑系作品非常吸睛。

Icon Singapore


她补充:“建筑师知道我们热爱收藏艺术品,也了解我们渴望有个艺廊展示作品。一楼空间曲线设计非常独特,我认为这样的布局让整个空间就像是一件有趣的艺术品。”的确如此,波浪形落地玻璃门贴上泰国当代艺术家Natee Utarit以教堂彩色玻璃花窗为灵感的作品“Separation From The Loved is Suffering”,更加深空间的艺术氛围。

The Private Museum_Rachel Teo

前栋新宅采圆弧形曲线衔接新旧。

Icon Singapore

空间中的艺术共鸣

后栋老屋设计配合建筑原型,采圆形布局,改建时将一楼的两间房间打掉,形成更为流畅的开放式动线,并将焦点聚集于饭厅。饭厅摆放两张巨型圆桌,专为家人聚会用餐而设,并以张家的艺术藏品作点缀。饭厅与客厅之间以马来西亚艺术家林道杰(Justin Lim)的巨型屏风作品 “Nothing from this world leaves with me”作区隔。这件以居家空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色彩鲜艳饱满,与整体沉稳的空间形成鲜明而有趣的对比。

The Private Museum_Rachel Teo

新宅地下室内敛的摆设与王文清(Jimmy Ong)色彩斑斓的巨型画作相映成趣。

Icon Singapore

翻新过程中更换了磨石地板,整体氛围沉稳大气。软装布置巧妙融合古典与现代元素,简约时尚的沙发与主人家多年珍藏的传统南洋家具相得益彰,为空间增添优雅韵味。墙上悬挂着美国艺术家James Rosenquist的 “Untitled White Flowers”,为室内注入一抹灵动的色彩。

客厅内悬挂着一盏造型独特的吊灯,其设计灵感与中国传统六角灯笼相似,质朴中透着现代感,完美展现新旧元素的融合与对话。一问之下才知,这几盏吊灯是建筑事务所将拆卸的大闸门铁花循环再造,重新设计制作而成。

美术指导 Chen Jinghua  
摄影 Clement Goh  
造型 Angela Chu 
化妆 Dorcas Yam using Dior Beauty
发型 Aoi using Oasis+
时尚 Tory Burch 、Coach 以及 Kenzo。

Share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