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璇的居所位于岛国东部,是一栋四层楼的排屋。外墙覆盖着茂密的垂直绿植,看起来与寻常有地房产无异,一楼是开放式厨房与起居室,亮点在二楼。
对自己的家,陈思璇更乐于实验,她打趣地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此,她破格将狭长的泳池 “搬” 到二楼,这一楼层主要由主卧与泳池组成。
相较一般人将泳池建在地面层或顶楼,这样的布局既另类又大胆,却极为符合她与家人的生活方式,“我们经常举办聚会,一楼规划为起居室和饭厅更方便,二楼泳池则成了聚会时可供其他人使用的独立空间。这种设计让家里充满共享氛围。”她客厅上方特别开了圆形玻璃窗,抬头即可望到泳池。
陈思璇破格将二楼空间改成泳池,并以各种绿叶植物作为屏障,打造犹如度假村的休闲感。
陈思璇另一破格设计是拆掉房子前后所有的玻璃窗,不仅增强空气对流,也让视野完全打开,室内与屋后公园的自然无缝衔接,打破疆界关系。为了更接近大自然,室内也不装窗帘,而是在窗边种满绿植,让它们自然生长,逐渐形成一层绿色屏障,既美观,又能保护隐私。
她说:“每一层楼的视角都不一样,让整个空间显得通透而自然;站在特定的角度还可以透过庭院的水池,看到远处景色。”开放式设计无形中拉近家人与社区邻居的距离。
Gwen将房子前后两侧玻璃窗户拆掉,让自然风穿越室内,既环保又能与户外自然公园接轨。
这栋房子除了强调设计美学,各细节也设想周到,由于房子朝西,考虑到光照和温度调节;与其用窗帘遮阳,不如让房子自然拥抱光线,采用巧妙布局让门窗分布在不同方向,一旦打开,就能形成良好的对流通风。
她补充,“泳池除了美观也可冷却房子,由于侧面没有窗户,得靠交叉通风来保持空气流通。门窗打开时,风经过泳池后更凉爽,无形中为房子降温。”也正因如此,整栋房子仅在厨房安装冷气。
巧妙运用各种植物作为装饰,不仅能有效保护隐私,还为空间增添了视觉美感。
不要求完整与完美
陈思璇多年来秉持的设计理念是:“家不是一个完整的空间。”无论是为自己还是客户设计的住宅,她始终通过适当的留白,给居住者留下空间,像画布等待上色一样,由居者通过有形物品或无形的情感与回忆来填充这些空白。
以她自家的设计为例,她选用清水混凝土和木纹模板打造墙面,并刻意保留施工过程中留下的螺栓孔。正是当初不设限的设计思路,使这些螺栓孔随着日常需求,发展出不同的功能。“我们发现这些孔位是挂画的最佳支点,不需要打钉就能轻松挂上巨型画作;它们也可以用来固定植物支架。这些随生活发现的小乐趣,让建筑与生活方式完美融合,更显自然与有机。”
当初在建造房屋时,客厅墙面留下的螺栓孔,随着屋主的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了实用的设计元素。
纵横业界20余年,操刀无数室内设计,对她来说,家必须是一个让屋主感到最放松、最舒适的空间。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地,更是一个能与家人、朋友建立联系的场所。每个人对家的定义都是由其生活方式决定的。“每当我进行新项目时,第一步就是了解客户的需求,透过交流捕捉关键细节,这些细节往往能启发我们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设计。
一楼会客厅与厨房相连,采用开放式布局,并通过提升楼顶设计增强空气流通。
她举例:“某位客户计划将一块半独立式住宅地皮改造成独栋洋房。虽然洋房市场价值较高,但限制也更严格,可利用的空间更小。沟通后,我们发现这么做是希望保留宽敞的花园空间,让孩子能像他小时一样自由地玩捉迷藏。”
“将土地面积与屋主要求纳入考量,我们将坡道融入设计,将花园从地面延伸到顶楼的游泳池,形成一个连续的循环空间。这样一来,孩子可以在坡道和楼梯之间自由奔跑,这样的层次感和互动,让空间变得更加生动。”
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不仅是设计师,更像是策展人,为客户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让他们安顿自己的物件和各种回忆,让居者与空间和谐共存。
陈思璇认为房子应保持适度的空白,随着时光流逝,自然融入更多的回忆。
光影随着季节更迭与日照变化交织出趣味层次。
屋主夫妻热爱艺术,常更换作品,为室内空间增添新意。
摄影 Lawrence Teo
美术指导 Eric Choon
造型 Angela Chu
化妆 Amy Chow using Shiseido
发型 Dorcas Yam
时尚 E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