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医生豪宅:一室好风景

本地眼科医生李汉民(Dr.Lee Hung Ming)与家庭医生太太李莹芬(Janet Lee)的家宅,结合生活与艺术的空间,打造富有艺术氛围的居住环境。

Luxury Home, Dr. Lee Hung Ming, Home, Art , art collector
Share this article

艺术呈现生活的缩影。对本地鹰阁医院(Gleneagles Hospital)眼科医生李汉民医生来说,艺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李医生热爱新加坡先驱画家钟泗宾(Cheong Soo Pieng)的作品,因此家中空间设计的布局也与艺术藏品感性结合,打造独树一帜,同时能够满足生活机能又能兼顾视觉美感的宜居宅邸。

身为眼科医生,我对光线、颜色、明暗对比等非常敏感,我发现画家亦是如此。

李家一门豪杰,夫妻俩与四名孩子都是医生。自地自建三层楼豪宅在小山坡上拔地而起,四周青葱绿意围绕,虽然距离市区只有咫尺之遥,却有一种大隐于市的恬静感。一家六口自2017年入住这栋由明星建筑设计师Peter Tay操刀的宅邸。

呈凹状的屋型更具隐私,所有卧室也采光充足。

呈凹状的屋型更具隐私,所有卧室也采光充足。

建筑主体呈现“凹”字形格局,中间则是长形泳池,并且在泳池底部“开”了三个洞,巧妙地将光源引入地下室车库。每层楼根据不同功能规划,比如:一楼是家人联系感情的主要生活场域,二楼包括休憩厅与五间卧室,所有房间都面向泳池,确保每间房都拥有相同的采光与景致。地下室融合生活与娱乐功能的复合式空间,李医生笑称孩子们邀请朋友回家一般会在这里消磨快乐时光。

当初规划空间时结合建筑周围的窗景并纳入动线分流的概念,将接待外宾的会客厅接壤一楼大门,太太李莹芬医生解释,这么做主要是为家人保持隐私,“不相熟的客人如保险经纪来访时,我们就会在此接待对方,这样就能将公私领域分开。”

外客厅接下来就是供家人休憩的客厅、饭厅与开放式厨房,一线式设计呈现出通透的连接,并且预留大片留白空间,让视觉更开阔,室内空气也能对流通风,提升屋内空气质量。

李医生抱着不藏私的心态,爱画也常借出珍藏品做展览,与大众共享赏析。

李医生抱着不藏私的心态,爱画也常借出珍藏品做展览,与大众共享赏析。

Peter Tay曾为多位明星富贾设计宅邸,包括林荣福(Peter Lim)、章子怡(Ziyi Zhang)、孙燕姿(Stefanie Sun)、郑惠玉(Zoe Tay)、颜天发(David Gan)等。

他将向来所擅长的反射元素融入设计,天花板以抛光的不锈钢板取代玻璃镜面,打造低调摩登设计感,阳光洒落时反射在室内,营造美丽光影,让室内的光线更柔和与更多变化,正好与挂在饭厅墙上一幅名为“反射”的画作相映成趣。

女主人讲究细节,以小巧品味物件妆点室内。

女主人讲究细节,以小巧品味物件妆点室内。

室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李医生虽然没有在室内放置赏玩的古石,但是墙壁与地板均选择了云石做搭配,云石漂亮的天然纹理恰如其分地为室内注入雅意。

真正让空间说话的是经过李太太巧手打点的软装设备,从意大利家具B&B Italia到灯具领导品牌FLOS,铺陈出既能展示不凡品味又富有生活感的温馨布局。

大师作品 诗景画意

家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李医生夫妻多年来收藏的本地名家之画,从地下室到三楼用心规划了一道隐形的赏画路线,行走其间得观赏之意趣。“身为眼科医生,我对光线、颜色、明暗对比等非常敏感,我发现画家亦是如此;我们在意细节,视觉敏锐,双手灵巧,这样才能够执行精密手术和画画。当我发现画家特性与我的专业如此相似时,让我倍感亲切。”

二楼长廊如艺廊般挂上钟泗宾早期的水彩与水墨画。

二楼长廊如艺廊般挂上钟泗宾早期的水彩与水墨画。

他从七八年前开始收集本地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以写实主义画风见称的2015年文化奖得主画家蔡名智(Chua Mia Tee)及新加坡第二代画家兼2006年文化奖得主陈楚智(Tan Choh Tee)的画作。自2017年他着重于收集钟泗宾的作品。他笑称,购买最多的时候反而是疫情期间。“我都是通过拍卖会、画廊或者从现有藏家手中购买。”

李医生从钟泗宾初期的作品开始搜集,对方每一个里程碑的代表作均有收藏,品目相当齐全。“钟泗宾是第一代艺术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同辈画家陈文希、刘抗、陈宗瑞等开启并奠定了南洋画派的风格,为新加坡艺术史写下辉煌一页。”

钟泗宾1977年作品《憩歇》透过细致背景与金碧辉煌的用色展现南洋装饰风格。

钟泗宾1977年作品《憩歇》透过细致背景与金碧辉煌的用色展现南洋装饰风格。

收而不藏 共享喜悦

钟泗宾出生于中国厦门,29岁远渡重洋到新加坡,不同的生长环境与后期的多方面接触让他的作品更具世界观。他喜欢透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如水彩、水墨、南洋派画风、抽象画到后期的多媒材创作等,画风多变,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全然不同的风格,他留学欧洲后视觉语汇更越见成熟与独特。

李医生首幅珍藏是一幅巨型抽象画。“这是钟泗宾创作生涯中少数的巨型作品。”他的珍藏中,有不少属于钟泗宾的峇厘岛系列。他认为,好作品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是要融入生活,成为风格的一部分。

“我特别喜欢他的峇厘岛系列,我把最喜欢的几幅画悬挂在二楼,每天早上一走出房门就能看到这些画作。”画家透过细腻且丰富的构图,勾勒当地人的生活面貌,细长的四肢、厚唇以及背景中所呈现的热带植物、庙宇、传统衣着,各个方面都说明了他早在50年代就感受到多元种族的和谐,并用画笔记录下来,成为他绘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系列。

女主人讲究细节,以小巧品味物件妆点室内。

女主人讲究细节,以小巧品味物件妆点室内。

“钟泗宾是个寡言的人,一切想法都借由作品来表达。”钟泗宾勇于踏出舒适圈,不断精进技艺,突破自我,不屈服于现状并对艺术坚定不移的态度深深地吸引了他。李医生说,自一开始决定收藏钟泗宾的作品时,就决定了藏品必需广而深。

“钟泗宾风格多变且丰富,收集他的画犹如收集不同画家的作品一样。我收藏的最早期的是他1948年的作品,一直到他过世前(80年代)的作品为止。”

二楼通往孩子卧室及休憩厅的长廊,墙上也以同样的间距挂上了长幅画作,这是钟泗宾较早期的作品,包括水彩和水墨画。

到目前为止,李医生夫妻收有35幅钟泗宾作品,除了展示出来的,也有部分在专业仓库保管。他解释:“我根据作品的时间轴做了动线规划,偶尔我也会依据心情调整替换不同的作品。”

李医生珍藏多幅钟泗宾作品,偏爱画家细腻的南洋画风。

李医生珍藏多幅钟泗宾作品,偏爱画家细腻的南洋画风。

去年9月,集菁艺社举办“钟泗宾回顾展”(Cheong Soo Pieng: A Retrospective),展出超过100件作品,聚焦钟泗宾40年艺术生涯所有创作类别的作品。李医生也不藏私地贡献多幅画作为展品,他笑称主张收而不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大家有机会共享赏析比什么都快乐。

1/3

地下室娱乐厅是孩子们与好友共聚的最佳场域。

2/3

泳池底部镂空设计为地下室引入自然光。

3/3

李家感情融洽,处处可见可一家共乐的空间设计。

Share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