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香港老牌银行创兴银行廖氏家族第三代,含着金汤匙出生却勇于打破世俗眼光,追寻自己的人生梦,凭借一己之力创造了强大的咖啡王国。香港熙辰国际创办人廖伟芬(Jennifer Liu)与赵璐分享创业之路与精彩人生。
身为创兴银行家族第三代,廖伟芬难免会被冠上“富N代”的代名词,并顺理成章的按照家族的规划,接管银行生意。而她却勇于跳出世俗的 条条框框,自己设定人生轨迹,开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咖啡产业,书写属于自己的“第一代”辉煌历程。
她的父亲是创兴银行创办人的儿子,排行第八,并没有继承家业,而是自己创业,创办了在香港颇具声望的物业投资公司。虎父无犬子,女儿自然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家族银行产业已经交由叔父们打理,她也在自己的咖啡饮食王国里,坐享那份甘苦与共的创业乐趣。
如此胸怀大志与她儿时的成长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母亲从小就教导他们要卸下家族的包袱,随心所欲追寻自己的梦想。她认为很幸运能拥有优越的生长环境与家庭背景,并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虽说自己无法选择出生背景,至少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她不想就这样坐享其成,而是要将所拥有的优势当做跳板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父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她取得今天成就的推动力。
在她眼中,开明慈爱的父亲一直为她指引方向。“那个时代的男人多少都会重男轻女,而我的父亲却截然不同,他尊重我所有的意愿与想法,并采用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廖伟芬在学生时代便很有想法与主见,在国外留学时曾随学校夏令营参观瑞士手表与珠宝制作工坊,以及香奈儿工作坊,母亲担心女儿缺乏自立能力,执意反对,而父亲却支持她只身一人闯荡世界。她并不认为这是父母对她的溺爱,反而是一种信任。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赋予她开阔的心胸与独到的视野,可以如此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坚守创业初衷
其实咖啡生意并不是她的第一份事业,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修复建筑设计系的她曾在美国一间公司当学徒,当时恰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她尝试将房屋的相关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协助公司进行房屋买卖与租赁,并收到良好成效。回港后便顺势创办了香港第一家地产资讯网站。这是一场漂亮的开局,项目生逢其时,加上廖伟芬独特的经营理念与策略吸引许多投资者,其中包括霍英东与李嘉诚家族。后来由于时局变化,股东们决定卖掉网站,这与她创业的初衷背道而驰。她不想因为利益而毁掉自己的梦想,于是决定全身而退。
谈及她与咖啡的情缘,要追溯至5岁的童年时光,是父亲带她走入咖啡世界。那时父亲比较清闲,经常带她光顾一间有名的茶餐厅,共同亲子时光。通常父亲会喝咖啡,而她一直是一杯牛奶,忽然有一天父亲说她已经长大,可以开始尝试新鲜事物。那是她第一次与咖啡亲密接触,虽然感觉很苦,对她来说从奶过渡至咖啡,算得上是成长的里程碑,因此令她至今记忆犹新。从那时起,她对咖啡产生别样的情愫。
对的时间做的事
告别互联网产业后,她开始构筑自己的咖啡王国,起初从Habitu咖啡连锁店开始做起,同时开设一间独立的咖啡学院,向公众传授与咖啡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是当时香港第一间纯粹的学术性咖啡学院。没想到吸引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前来学艺,她从这股热潮中发现在香港有一股新兴力量的存在,他们沉迷于纯正的咖啡文化,但却缺少专业资源与发挥的空间,而她的咖啡学院汇聚了当时香港最出色的的咖啡专才。于是,2012年她又创办了Coffee Academics精品咖啡零售品牌,当时正值香港第三波咖啡浪潮的兴起,她又一次抓住机遇,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之前的Habitu走柔美高雅的欧式路线,类似于星巴克的精品版,以法式玫瑰拿铁与新鲜姜味拿铁等调和式咖啡而闻名。而Coffee Academics主打不加奶与糖的黑咖啡,使用新世界咖啡园的高品质有机咖啡豆,定位截然不同。如果说前者是一种柔性软实力,后者便是以人为主的品质空间。
Coffee Academics所倡导的品质究竟是什么呢?她解释:“咖啡类似于红酒,讲究嗅觉与味觉的双重体验,从咖啡豆的选择、炒制、烘焙到冲泡,每一环都蕴含诸多学问。我想将这种盛行欧美的纯正咖啡理念带到香港,让港人乃至亚洲人也能品尝到最优质的咖啡,并领悟咖啡文化的真正内涵。”Coffee Academies采用与纯粹极简主义完全相反的经营模式,包含多层次的互动体验,是她理想中咖啡文化的缩影。她在培训员工的时候不仅注重专业技能,更关注个人生活体验等人文元素。 她本身拥有设计专业背景,从品牌定位、店面装潢风格、市场策划到销售全部由她与团队合作完成,就像当初她所期望的那样,一切尽在掌控。
看似令人艳羡的成就,其实背后蕴含很多心酸,她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不计其数,尤其在香港,租金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05年,当时她物色到一处坐拥港口景观的地方,便在那里开设一间咖啡店,极佳的位置帮助生意蒸蒸日上。怎知三年后店主突然改变主意,要求廖伟芬在原址重开一间国外品牌的咖啡店,而她并不愿意接受店主的意见,坚持维护自己的原创品牌。“我们不可能放弃辛苦经营的事业,我坚信本土咖啡品牌一定可以大放异彩。没想到店主竟然要求我搬走。但很庆幸当时做了正确的决定,非但没有妥协,甚至拒绝了搬店的提议,将那间最盈利的店关掉。”当时的形式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那间店是公司的经济支柱。幸运的是她的团队齐心协力,支持公司决定,短短六个月的时间便一起度过难关。
书写新一代商业传奇
如今,她将引以为豪的Coffee Academics带入狮城,已于月前在Scotts Square开始试营业。新加坡是她海外拓展的第一站,谈及原因,她表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香港与新加坡有很多共同之处,人们喝咖啡的习惯也颇为相似。“随着过去十几年的飞速发展,新加坡人对精品的追求也日益升温,懂得享受高品质生活。希望能将我的咖啡文化传播至一个懂得欣赏的地方,因此新加坡是亚洲范围内的最佳选择。”
本地咖啡文化已日渐成熟,甚至有饱和的趋势,她却认为现在进入本地市场不算很迟,全球的咖啡文化仍在继续演变,新技术、新机器与新发现的咖啡豆都在不断促进咖啡文化日渐繁盛。享受咖啡也已俨然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趋势,是一种炙手可热的生活风尚。不论是生活、社交娱乐还是身心健康,咖啡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个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她还表示:“亚洲的咖啡领域还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势力可以与欧美抗衡,进军新加坡是一种战略性决策,也是向世界证明亚洲也有拿得出手的好咖啡,并且比欧美品牌还要好。”
此外,她还特别为品牌打造一个Customer Blend Concierge。 几年前,大家只能喝到从意大利进口的混合咖啡,而自从Coffee Academics出现后,香港人也拥有自己专属的混合咖啡。她坚信除了享用高品质的咖啡,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专属咖啡,就好比定制化服务。所以,她也将这个特别的服务带入本地,根据顾客的生活方式与喜好来定制,过程中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还会蒙住双眼,靠味觉来选择最爱的味道,最后由六至八种咖啡豆来混合出顾客最爱的咖啡。“我一直觉得咖啡是很私密的,很多人每天都要喝,甚至每天要喝几次,是与生命融为一体的习惯。既然这样,何不拥有一个搭配个人品味与生活习惯的专属饮品呢? 而且每个人的味蕾会根据心情、环境与年龄的变化而改变,不会一辈子都喝一种口味的咖啡,我们的目的就是让顾客在不同时刻享用最适宜的咖啡。”她还为新加坡打造一款饮品来纪念本地第一间Coffee Academics,以南洋传统美食咖椰为灵感,调制一款咖椰口味的Flat White咖啡,会是菜单上的永久饮品,足见她的用心…… 完整报道,请订阅电子版《ICON》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