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阪世博会 14必看展馆
这一届世界博览会(Expo 2025 Osaka)又称大阪关西世博会,本着《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的主题,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展馆呢?
文 / 杨嘉雯 /
即将于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博览会(Expo 2025 Osaka),又名大阪·关西世博会,本届主题为“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预计将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展示各自的文化、科技与创新成果,共同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应对全球挑战、提升生活质量的未来社会。
那在这场规模盛大的国际盛事中,哪些展馆最值得一看?
日本馆|生命之间的联系
作为东道主,日本馆将全方位展现日本对于未来社会的愿景。展馆外观融合传统与现代美学,呈现独特的环形结构,象征着文化与创新的交融。
馆内设有生物气体发电设施,利用微生物分解现场产生的废弃物,并引入先进的二氧化碳再循环技术,打造成一个真正“活着”的展馆。参观者将亲身感受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方式与相互依存关系。
此外,展馆也安排了沉浸式体验,从茶道、插花等日本传统艺术,到以人工智能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及机器人演示,带来传统与未来科技交织的全新体验。
新加坡馆|梦想之球
以“梦想之球(The Dream Sphere)”命名,新加坡馆诠释了国家的创新精神与可持续理念。展馆外观为球形结构,由超过17,000块回收铝制圆盘覆盖,寓意新加坡作为“世界地图上的小红点”。为庆祝建国60周年,馆体更点缀了60个象征梦想的红色圆盘,收集自新加坡各社群与社区,展现全民参与的未来愿景。
馆内分为三层,邀请本地艺术家Ashley Yeo、Jerrold Chong、Melissa Tan及Zul Mahmod参与创作,通过科技与艺术交融的多媒体与装置艺术,打造沉浸式体验。而Shiok! Café则带来海南鸡饭、沙爹、叻沙等地道新加坡美食,让人身心都能感受家乡的味道。
奥地利馆|奥地利:谱写未来
奥地利馆巧妙地以音乐作为隐喻,重新诠释世博会“构建未来社会”的核心理念,并将其与奥地利丰富的音乐传统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愿景紧密结合。
展馆由BWM Designers & Architects与创意机构facts and fiction联手打造,外观设计犹如一座由木质条板螺旋而上的巨型五线谱,整体结构采用可持续材料建成,极具视觉冲击力。展馆内部围绕“繁荣”、“人性”与“地球”三大主题,邀请访客通过互动体验、沉浸式装置与多媒体艺术,探索科技、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此外,现场还将上演结合了传统与未来元素的音乐表演,让参观者在感受创新思维的同时,沉浸在奥地利音乐的律动之中。
沙特阿拉伯馆 “种植未来”
沙特阿拉伯馆以“种植未来(Planting the Seeds of the Future)”为主题,展现该国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创新方面的决心与努力。
展馆由全球知名事务所Bureau Proberts设计,外观灵感取自沙漠中的绿洲,外形曲线优雅,材料选用上充分体现环保理念。馆内设有大型垂直绿化墙与智能农业系统,参观者可亲身体验沙特在气候挑战下,通过科技与传统智慧实现绿色转型的成果。
通过一系列互动展览与多感官体验,沙特馆鼓励观众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启发未来可持续生活的新模式。
法国馆 “多重对话”
法国馆以“多重对话(Engaging in Multilateral Dialogues)”为主题,探索文化交流与全球合作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由CoBe、Atelier du Prado Architectes和studio Adeline Rispal联合设计,法国馆的建筑灵感源自城市广场,开放包容的空间布局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此交流对话。展馆采用低碳建筑理念,结合光伏发电与自然通风系统,呈现法式优雅与可持续精神。
馆内展览聚焦生态转型、科技创新与文化多样性三大方向,通过沉浸式体验和艺术装置,邀请访客共创多元共生的未来世界。
荷兰馆 面向未来的绿洲
荷兰馆以“面向未来的绿洲(Towards a Sustainable Oasis)”为主题,展现荷兰在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农业与循环经济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由荷兰建筑事务所Expormim Architects操刀设计,展馆整体宛如一座绿色能量循环系统,外观大量运用可再生材料建造,内部设有太阳能发电系统及雨水回收装置。访客可以在馆内体验到垂直农场、智能水处理系统与最新农业科技,感受荷兰式绿色创新。展馆鼓励人们重新思考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寻找未来城市与自然共生的新模式。
瑞士馆 无界限
瑞士馆以“无界限(Boundless)”为主题,呼应瑞士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上的持续探索。
由建筑事务所Bellprat Partner与Lorenz Eugster联合设计,展馆外观采用轻盈而通透的建筑结构,象征开放与连接。馆内通过互动科技展示瑞士在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突破,同时呈现瑞士自然风光的魅力。访客将在此体验到“科技与自然无界限融合”的沉浸式旅程,激发对于未来生活方式的新思考。
加拿大馆 一起成长
加拿大馆以“一起成长(Grow Together)”为主题,展现加拿大致力于多元文化、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创新的精神。
展馆由建筑事务所Moriyama & Teshima Architects与exp共同设计,外观灵感取自加拿大自然景观与原住民文化,结构融入大量木材与绿色植栽,体现对自然的尊重。馆内通过多媒体展览、艺术装置及互动体验,讲述加拿大在环保科技、社会平等及文化共融方面的故事。
加拿大馆邀请全球访客一同思考,共同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未来。
英国馆 创造明天
英国馆以“创造明天(Designing Tomorrow)”为主题,展示英国在科技创新、教育与可持续设计领域的前瞻布局。
由建筑事务所Es Devlin Studio设计,英国馆建筑外观宛如一座巨大的雕塑体,寓意思想与创意的汇聚。馆内展览强调人工智能、气候科技与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访客可以通过互动体验与艺术装置,了解英国在塑造未来社会方面的贡献。展馆传达出创新、合作与希望的信息,启发全球共同面向更美好的未来。
美国馆 挑战极限
美国馆以“挑战极限(Challenge the Limits)”为主题,展现美国在探索未知、科技突破与文化多样性方面的精神。
由建筑事务所Thinkwell Group设计,美国馆以动态流动的建筑造型象征开放与进取。内部展览涵盖太空探索、可持续科技与文化创新等议题,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前沿科技展示,邀请全球观众探索人类潜能的无限可能。美国馆鼓励人们勇于梦想、敢于挑战,为未来注入无限想象。
中国馆 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
为了呼应“构建与自然共存的社区——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的主题,中国馆 这次的设计灵感,来自古代时期、有着知识传承象征的竹简,整体造型宛如一幅舒展开来的书法长卷,将中华文化底蕴一一浓缩。
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中国馆,是本届世博会规模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展馆分为三大板块,传统生态智慧区用以展示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和传统实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现代绿色发展区用来呈现该国在环保、低碳经济、新能源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与政策实践。
而全球合作愿景区则用来表达中国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携手构建生态文明共同体的开放姿态。亮点之一的大型多媒体互动装置,乃根据中国“二十四节气”设计,展现出中国自古以来与自然节律相协调的智慧,也象征未来的绿色发展。
科威特馆 未来的灯塔
外型很是抢眼的科威特馆,被命名为“未来的灯塔”,象征该国作为海湾地区文化、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向世界传递光明与希望。
这栋建筑交给了建筑事务所 LAVA设计,灵感来自于科威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一双展翅,营造出具有包容感的氛围,呼应科威特的热情好客之情;中央穹顶设计仿若星空下的沙漠营地,是一个供人沉思未来愿景的空间。中庭所种植的科威特本土植物,融合了伊斯兰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美学,打造出一处宁静与自然的休憩环境。
四个展厅,引领参观者踏上一段穿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沉浸式旅程。历史探索区展示科威特从沙漠商贸民族发展为现代国家的历程;文化与社会互动区内设有互动展示墙,呈现科威特在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多元成就。
未来愿景区利用了巨大穹顶投影,呈现集体的梦想与愿景。更重要的是,该展馆强调了科威特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承诺,展示这个国家在经济多元化和绿色创新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卢森堡馆 卢森堡心跳
入乡随俗的卢森堡馆,其主题“Doki Doki”,乃日语中形容心跳加速、充满期待的拟声词,以此作为设计灵感,展现卢森堡充满活力的文化与多元文化特质,并促进卢森堡与日本之间的联系。
卢森堡建筑事务所STDM与日本建筑事务所MIKAN的联合之作,强调了模块化和可持续性,整体遵循“可拆卸”原则,便于组装和拆卸的混凝土巨块、可重复使用的钢结构框架、轻质的膜结构屋顶,还有可再利用的外墙面板等,无一不体现出该国的循环经济理念。
馆内则通过数字技术,展示该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方式。参观者将体验到卢森堡的多元文化和创新成果,感受到“Doki Doki”的心跳律动。
女性馆 共生·共创·为未来
大阪·关西世博会的女性馆,是一个和卡地亚(Cartier)合作主办的特别展馆,主题为“共生·共创·为未来”,旨在推动性别平等,并向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致敬。
该展馆展馆由日本建筑师长山裕子(Yuko Nagayama)设计,外立面灵感源于日本传统的“组子”(kumiko)木工技艺。有趣的是,该建筑早于2020年迪拜世博会上亮相,现被重新利用,象征着两届世博之间的延续与连接,同时也体现了可持续设计理念。
展馆内部由全球艺术总监兼英国艺术家Es Devlin策划,呈现电影导演河濑直美(Naomi Kawase)和装置艺术家森万里子(Mariko Mori)等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影像、声音与装置艺术,展现女性的力量、团结与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展馆二层设有名为“WA空间”的多功能活动区,以女性为主题的各类论坛、演讲与合作活动等将在此举办。展馆希望借由庆祝女性贡献与鼓励全球对话,激发集体行动与社会变革,迈向更具包容性与平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