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review: Things to do at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Si Satchanalai / 被遗忘的古城

泰北西萨查那莱(Si Satchanalai)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置身其中,却有一种被历史长河遗忘的荒凉感。

Share this article

在泰国各地旅游经常都看到大队大队的各地游客,来到泰北西萨查那莱(Si Satchanalai),我却第一次发现,原来世界文化遗产,也有如此荒凉冷清的时候。

西萨查那莱距离历史名城素可泰不远,位于素可泰以北约50多公里,从旧城区前往大约一个小时,从素可泰机场直接坐车,车程半小时左右,可与素可泰顺道同游。

整个西萨查那莱-查连历史公园也和素可泰一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同期修复并开放给游客参观。不过,由于交通较不方便,遗址也不比素可泰来得壮观,游客很少。置身其中,更能感觉到被历史长河遗忘的一种荒凉感。

宁静村落

西萨查那莱与素可泰一样是位于雍河畔的古城。13世纪以前,泰族人已经在居住在雍河边建立起小城镇查连(Chaliang),素可泰王朝崛起后成为王国的一部分,并在西边建设新城西萨查那莱。当时,素可泰王国继位前的太子都会被派到这个城市来统治一段时期,因而西萨查那莱又有“太子之城”的称号。

参观查连要从最辉煌的玛哈泰寺(Wat Phra Si Ratana Mahathat Chaliang)开始。泰国寺庙中,凡是名称中带有玛哈泰(Mahathat)的,都是当地比较古老而重要的寺庙。

寺庙所在的查连,今天却已成为一个宁静偏僻的小小村落。在大路边下车,路口的大门写着寺庙名称,门上有极具代表的高棉微笑佛像与装饰。穿过大门,通往宁静村落,两旁罗列着当地住宅,别说没有游客,连当地住户都没有什么见到,只有一户人家,老妇坐在门口编织着传统纺织品。

慢慢逛到河边,细长吊桥摇摇晃晃,桥下就是著名的雍河。河的对岸是一座新修的寺庙,旁边就是玛哈泰寺的旧建筑遗址。据学者考证,这座寺庙的建造年代比素可泰王朝更久远,13世纪时是查连的文化中心,因而受到高棉文化的影响。素可泰时期,兰甘亨大帝的碑文里也有所记载。

环绕寺庙的石门、石墙古朴陈旧,大门上也有一座高棉式的四面微笑佛像,雕工细致,细节完善可见,令人联想到吴哥窟。原本的大殿则只剩下一根根的柱子,中间安坐着一尊坐佛。寺庙的主塔为高棉风格,保留得相当完善。寺庙范围内的佛像佛塔有素可泰风格也有大城风格,站、坐、行走,造型各异,相信是在不同年代陆续建造。

后面还有一座锡兰式佛塔,不是很高,但阶梯细小,只有半个脚板的宽度;角度极为陡峭,当然也没有扶手。拾级而上时只能半侧着身体,低头弓腰,甚至手脚并用,整个过程保持谨慎谦卑的姿态。据知小吴哥也有一段这样的阶梯,陡峭的设计正是为了让使用者保持对神灵尊敬的姿势。

山林深处

从查连到西萨查那莱历史公园的核心地段还有一段路途,沿着与雍河平行的道路一路往前,越走越是荒无人烟。窗外掠过的草地树木间偶尔看到一段段的残垣断壁,就是西萨查那莱的历史遗迹。

和素可泰历史公园一样,整个西萨查那莱历史公园,只剩下一堆堆的遗迹废墟。而素可泰虽然幽静,还不时会看到游客走动,来到西萨查那莱这一边,简直就像废置在荒野间、早已被世间遗忘的岁月印记。

西萨查那莱历史公园以环象寺(Wat Chang Lom)为中心,也是古城当年的中心点。如今周边除了寺庙废墟,已看不出任何曾经有人居住过的痕迹。环象寺矗立于平原上,中间是一座斯里兰卡式钟型佛塔,四方基座,四面以大象环绕,共有39座。石象体积比真实大象还要高大,大多已残破而没有了长长象鼻,也看不到脸部细节,但四肢清晰可见,成排巨兽撑起整座佛塔,不难想象当年的气派。

环象寺周边都是蓊郁绿荫,驱车驶入山林间,还有几处废墟更加隐蔽,遗落在茂密森林中。Wat Khao SuwanKhiri和Wat Khao Phanom Phloeng分别屹立在古城中心两座对望的小山上,从山脚拾级而上,不似访古,更像在游览森林公园。山林间更无人迹,山头树丛间白鹭乱飞,已成为无人干扰的鸟类栖息场所。

茂密树丛中突见零零星星的门墙、佛塔映入眼帘,颇有探险家在密林深处发掘神秘古迹的感觉,荒野间细看掩映在丛林枝叶间的残梁断柱,布满孔隙的石块砖头黝暗深沉,模糊斑驳的佛塔佛像弥漫着历史的沧桑,遥想曾经的昌盛兴旺,无限感慨。

来源:《联合早报》26-2-2016

Share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