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加坡芭蕾舞节 走进编舞马聪的创作世界
国际著名编舞家马聪(Ma Cong)时隔11年再度携手新加坡芭蕾舞团(Singapore Ballet),从7月18日至7月20日在“2025新加坡芭蕾舞节”(Singapore Ballet Festival 2025)重现作品“Shadow’s Edge”。
文 / Yu Xinyi /
辗转世界舞台二十余年,2007年吴诸珊编舞奖(Choo-San Goh Choreography Award)得主马聪以深厚的芭蕾造诣享誉业界。2014年,“Shadow’s Edge”作为他与新加坡芭蕾舞团的首次合作,灵感源自布莱斯· 戴斯纳(Bryce Dessner)与克洛诺斯四重奏(Kronos Quartet)极具力量感的曲子,以诗性叙事诠释渴望与归属的永恒命题,舞者肢体在刚柔并济间尽显张力,引发诸多观众共鸣。
“Shadow’s Edge”历经时光洗礼的新生
十一年光阴恍如隔世又似在昨天,当马聪重返新加坡芭蕾舞团排练室,面对当年创作的“Shadow’s Edge”感慨万千。他坦言:“11年前的我竟能编出如此复杂的动作!”作品保留了原始高难度编舞、音乐、核心概念等,但时光的沉淀让一切有了新的诠释。彩排时,全然不同的舞者阵容倾情投入,勇于突破极限,为作品赋予了新生命。
他说:“这不仅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更是对我个人成长的见证。这次的演出我们将通过更丰沛成熟的视角去呈现,让观众沉浸感受它的蜕变。我非常期待它再次为大家带来触动。”
编舞之道下的灵魂共鸣
音乐是马聪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为作品构建情感世界,奠定编舞基调。他将旋律镌刻于心,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渐渐地开始挪动肢体,在半小时内逐渐勾勒出一个个优美的动作。过程中,他始终秉持“动作须源于本心”的创作准则,追求肢体语言与内在情感的高度统一。
因而在舞者选择上,马聪要求艺术家们兼具舞技与共情能力,既能精准掌控肢体,又能与音乐产生深度共鸣。但他最欣赏的,还属保留独特个性与真实自我的舞者。那些敢于袒露脆弱、勇于跨出舒适区、能够感知音乐背后深意的舞者,往往才能呈现最感人肺腑的表演。这种深入人心的表达,使马聪的作品超越芭蕾动作本身。他相信真正有意义的艺术作品应该成为一种“灵魂对话”,成为舞者与观众之间无声的情感共振。
马聪回忆道:“我记得他们摔倒后的窘笑和肌肉酸痛时的咬牙坚持,因为我曾经也站在那里,跟他们一样。”他强大的共情能力,让他能够与舞者在极短时间内建立深厚默契。这也是马聪编舞艺术中最动人的特质,他始终铭记自己作为舞者时的渴望与需求,并将这份理解转化为创作的温度。所以与其称他为编舞家,不如将他称作一个能够与舞者感同身受,适时给予关怀的引路人。
马聪创作宇宙 东西舞蹈文化共融
一位来自东方的舞者,如何在国际芭蕾舞台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马聪用他跨越东西方的艺术轨迹交出完美答卷。
1995年,从小学舞的他从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毕业。命运的转折将他意外带入中国芭蕾舞团,开启了为期四年的职业舞者生涯。这段经历为他奠定了扎实的舞蹈功底,也埋下了站上国际舞台的种子。当时,许多优秀的外国芭蕾舞者前往北京演出,令马聪心生好奇。1999年,怀揣着对国际舞台的向往,年仅22岁的马聪毅然踏上异国求学之路,只身前往美国塔尔萨(Tulsa)芭蕾舞团深造。
回忆起当时的经历,他感叹道:“初抵美国时,文化冲击与语言障碍让我倍感孤独,但我谨记自己是来自东方的芭蕾舞者。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力量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求知欲支撑着我坚持下去。”
那段时间里,马聪不仅精进舞技,更在2004年偶然间获得首次编舞机会,引领他走向全新的艺术道路。而后,于2015年在中央芭蕾舞团(National Ballet of China)创作了首部芭蕾原创长篇舞剧“鹤魂(The Crane Calling)”。
而今年恰巧是“鹤魂”十周年,马聪谈及当时的心路历程,不禁感慨:“创作过程无疑是艰辛的,长篇芭蕾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策划,并且要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鹤魂”承载着很多个人思考和理念,着重于探讨身份认同、蜕变以及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对话。所以它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让我学会将创作视为修行而非任务。”
辗转中美两地的艺术经历深深影响着马聪的编舞风格,既有东方美学的抒情写意,又不失西方芭蕾的结构力量。这般的文化交融也体现于新加坡芭蕾舞团之中,来自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舞者们纷纷齐聚一堂,在极具启发性且包容性的舞台上展现多元文化背景的融合。
他说:“我觉得这真的新加坡芭蕾舞团别具一格的魅力。这些舞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蕴和性格特征,有的比较腼腆,有的热衷于表现自己,但都能很好地磨合在一起,完成一部作品。”
坚持自我 方可站上更大的舞台
如今,马聪已从当年的舞者蜕变为享誉国际的编舞家,并担任美国里士满芭蕾舞团(Richmond Ballet)艺术总监一职。转身成为幕后创作者,马聪学会将每一个舞蹈动作编织成艺术故事,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一场芭蕾舞表演。但无论他多么享受编舞的过程,却仍时常怀念起曾经那段在台上纵情起舞的时光。回顾这段旅程,既有他迎难而上的坚持,也有命运眷顾的机缘。
面对怀揣国际舞台梦的亚裔舞者,他目光灼灼地说:“永远不要忘记你们身体里流淌的文化,这正是世界舞台上最独特的优势。在追求技艺精进的道路上,既要努力汲取养分,也要坚守自我。因为最终打动观众的,永远是那份蕴含心底的赤诚与热爱。”
2025 新加坡芭蕾舞节具体信息
表演日期:7月18日至7月20日
售票网站:https://singaporeballet.org/singapore-ballet-festival-2025/
即将来临的新加坡芭蕾舞节将呈现三部重量级作品:除了美国华裔驻团编导马聪的“Shadow’s Edge”,还包括英国编舞家Timothy Rushton的“Evening Voices”,以及著名已故华裔编舞大师吴诸珊(Choo-San Goh)之作“Double Contrasts”,为观众打造一场顶级艺术盛宴。
值得期待的还有新加坡芭蕾舞团今年9月的“星空下的芭蕾(Ballet Under the Stars)”,其中马聪2016年的力作“无与伦比的美丽(Incomparable Beauty)”将重演,尤为引人注目。这部受意大利作曲家Ezio Bosso乐曲启发的作品,通过当代肢体语言以及古典技巧的融合,探索人类四大本质——纯净、痛苦、激情与力量,带领观众踏上一场关于生命复杂性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