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阅读! 推荐新加坡独立书店
Skyscanner最新发布的《2026年旅游趋势报告》显示,阅读(Book Bound)是明年旅游的趋势之一。新加坡虽小,但有趣的独立书店并不少,一起来逛书店,当个“读书人”。
文 / Yu Xinyi /
阅读文化在社交媒体与短片狂潮中默默地回归。知名旅游网站Skyscanner最新发布的《2026年旅游趋势报告》显示阅读将成为明年的旅游趋势之一。调查显示,越来越多Z世代和千禧一代在规划旅行时,在行程中加入书店、图书馆甚至探索某些著作中所提到的场景等。
在这股阅读文化复兴的浪潮中,新加坡的独立书店也悄然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它们不仅是书迷的精神据点,更是城市文化与生活美学的缩影。为你推荐新加坡值得一探的独立书店。
Basheer Graphic Books
地址:231 Bain St, #04-19, S180231 ;官网:https://www.basheergraphic.com
论本地历史最悠久、令无数书友为之着迷的书城,百胜楼(Bras Basah Complex)必定榜上有名。建于1980年代,百盛楼可谓是新加坡阅读文化的象征,汇集本地最主要的各大书店。从学术出版社到二手书摊,从艺术画册到漫画杂志,书香气息总在楼层间弥漫。
时至今日,尽管周遭环境已然随时代变幻,百胜楼依旧保留着独有的“慢”气息。走上复古的中央扶梯,人们便能在四楼找到被誉为“创意灵魂归所”的Basheer Graphic Books。三十多年来,它不仅是一家书店,更是新加坡设计与视觉文化成长的见证,蕴藏着一代又一代创意工作者的特殊灵感。
1970年代,Basheer Graphic Books创办人Basheer Ahamed带着沉重的皮箱,穿梭于写字楼与商区间,兜售来自世界各地的报刊与杂志。几年后,儿子Abdul Nasser也随之一起跑业务。直至1990年,他们才终于在百盛楼找到落脚处,两年后迁至如今的四楼。那些书架上玲琅满目的艺术出版物,也由此构成了新加坡设计爱好者的集体记忆。
如今,书店已由Abdul Nasser全权接手经营,延续着父亲创办书店的精神,持续将这个外表平平无奇角落,打造成一个聚宝库。店内收藏的出版物以英文为主,包括世界各地的时尚杂志、建筑与视觉设计书籍、小众独立刊物、童趣画册画册等,总计超过9000种设计出版物。这里甚至珍藏着早已绝版的《Typography Papers》九十年代原刊,十分具有意义。
然而,Basheer Graphic Books的魅力并不止于丰富的藏书。更打动人心的,是店主待人和书的真诚态度。他总是面带微笑,耐心为顾客解答问题,尽力满足各种需求。如果有学生买不起昂贵的书,他也会撕开封膜,让他们先行翻阅。在这个一切讲求效率的时代,这份温度显得格外珍贵。Basheer Graphic Books不只是一间书店,它更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新加坡创意生态的成长轨迹。
Littered with Books
地址:20 Duxton Rd, S089486 ; 官网:https://www.facebook.com/lwbsg
与多数本地独立书店不同,未完成书店的读者群体更以新移民为主。书店名称“未完成”承载着多重意象。灵感一部分源自著名歌手孙燕姿2003年的同名专辑,另一部分则延续了创办人吴迪父母早年开设书店时,以“未”字为首的店名传统。或许是因自幼耳濡目染,抑或是对书籍的热情积累成习,吴迪于 2024年4月1日创立了“未完成”,形成一种文化理想的延伸以及思想交流的空间。
书店藏身于二楼的小角落,空间不大,却充满生命的痕迹。墙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纸张,记录着书友的阅读反思、文字摘抄以及路过旅人留下的随笔和感想。那些截然不同字迹的彷佛时间的回声,承载着无数脚步停留的记忆。店内简朴的陈设也因这些文字而显得格外生动。
走进“未完成”,处处可见店主的幽默与巧思。墙角小洞被命名为“舒克贝塔的专用”,漏水空调被标注为“一架感情丰富的空调”,两张略显坚硬的椅子则被称作“清醒椅”。这些略带玩味的命名方式为书店注入温度与灵气,也让来访者忍不住为之驻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这家书店的独特理念,即“书可以拆封、不必购买也能在店内自由阅读。
”这种做法在商业化高度成熟的新加坡极为罕见,却恰恰体现了书店对“阅读共享”与“知识自由”精神的坚持。店内还备有免费的菊花茶,淡淡茶香与翻页声交织,让人不知不觉坐上一整个下午。在这里,阅读不再被时间和消费所定义,而是一场节奏缓慢、深入内心的对话。
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团队常常动足心思,不断调整布局与主题装饰,让环境常换常新。团队积极与摄影师、画家甚至音乐家合作,将这方小小天地化为展览空间,呈现艺术作品,让阅读与艺术在此融汇。
不久前,随着独立影院The Projector落下帷幕,“未完成”独立放映室正式开启新篇章。书店与The Projector供片方Anticipate Pictures合作,组织电影《奇美拉》(La Chimera)的授权放映,为读者开启另一种思想的维度,让“阅读”延伸至“观看”,让文字想象跨越媒介继续展开。
而“未完成”这个名字,仿佛暗示着它从不设终点。通过不断尝试与创新,它为读者开辟更多交流与思考的空间。无论是阅读、电影,还是生活本身,“未完成”始终在持续书写......
草根书室 (Grassroots Book Room)
地址:25 Bukit Pasoh Rd, Singapore S089839 ;
官网:https://www.instagram.com/grassrootsbookroom
离开“未完成书店”,沿路向西南走约550米,便能看见草根书室的招牌。这家书店由已故作家英培安(Yeng Pway Ngon)于1975年创立,曾是文艺青年与思想者的精神聚点。在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社会下,它的命运格外坎坷。
草根书室至今历经两度停业,一次在上世纪80年代书业低潮之际,另一次则在2014年,因长期亏损而被迫歇业。然而,短暂沉寂后,书室便由前媒体人林仁余、文人林永心与医生林韦地接手经营,让这株扎根于城市缝隙的“劲草”再次茁壮生长。
重生后的草根书室迁至武吉巴梭路(Bukit Pasoh Road)。新空间简约温暖,明亮宽敞。书籍以华文为主,兼售精选英文书,延续英培安的人文精神,也拓宽了阅读的边界。尽管如此,经营仍然不轻松。草根书室每年亏损达六位数,资金多由股东自掏腰包注资,它的生命力正如其名“草根”,顽强不屈。
草根书室的坚持,不只是卖书,更在于维系城市阅读文化。作为新加坡少数仍专注华文出版的独立书店之一,它长期推广新马文学作品,让更多读者看见本地与区域文学的独特风貌。这不仅是一种文化延续,更是年轻世代寻找语言根源与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为加大推广力度,书室同样采取举办讲座的模式,并坚持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书籍,让思想对话得以延续。
就如书店的标语“因美丽而阅读,因阅读而美丽”,草根书室坚信阅读不仅让人看见世界的美,也让人学会在平凡中发现美。在文字的浸润里,人们彼此靠近,思想才得以流动。
城市书房 (City Book Room)
地址:387 Joo Chiat Rd, #03-02 The Modules, Singapore 427623 ;
官网:https://citybookroom.com/en
成立于2014年12月9日的城市书房,是一家专注华文书籍的独立书店。创办人陈婉菁曾在本地出版社任职多年,也曾在知名作家、文化奖得主英培安先生所经营的草根书室工作数年。因此,她与书的缘分几乎贯穿一生,创办书店也成了必然之举。当时,草根书室在一段时间后结束营运,她便选择自立门户。通过创办城市书房,继续推广本地文学、历史与社会评论类作品,为新加坡书业注入新活力,也为读者引荐更多极具思想深度与人文温度的书籍。
书店早期位于桥北路,2022年迁至如切路(Joo Chiat Road),在那条蕴含浓厚故事与历史的街区建立新的“阅读之家”。店面仅452平方英尺,但小小麻雀五脏俱全,每一本书皆由陈婉菁亲手挑选、整理、摆放,对它们都如数家珍。
城市书房更像是一个思想空间,除了摆放诸多本地作家著作,如英培安、黄凯德、流苏、陈志锐、梁海彬等人,它似乎有着更大的使命。陈婉菁不断通过书店推动本地创作,定期举办讲座、读书会与艺文活动,将书店打造成一个读者与作者交流与思考的场域。
自2022年起,城市书房推出了“我的第一本书”企划,鼓励公众勇敢写作、出版属于自己的作品。该计划旨在为新加坡本地具有潜力的作者提供一个从文字到成书的平台,出版生平的第一本著作。目前,第二届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四本新作已进行出版印刷,并将在11月的新加坡作家节(Singapore Writers Festival)期间举办分享会。与此同时,第三届征稿随之开启,继续邀请热爱写作的公众参与,共同拓展本地文学的可能性。
正如陈婉菁所说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纸本书都会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每一本书都有着它独特的价值与意义,让人们在翻阅过程感受思想的流动。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城市书房正如其名,像一栋安静小屋,为人们提供片刻喘息的空间,也让人有机会在书页之间重新认识自己。
童言童语 (Hook on Books)
地址:114 Neil Rd, S088852 ;官网:https://hookonbooks.com.sg
在纷杂城市中,童言童语的存在可谓与众不同。它看似是一间为孩子建造的乌托邦,实则也是成人可遇不可求的童心世界。以更柔和的方式,邀请读者走进温柔的通话中,寻找最纯粹的自己。
书店创办于2017年,由百力果学习丰收园开设。创办人利蕙阑从事儿童教育近30年,深知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绘本启发想象力与情感理解的能力。书店创立初期,团队也得到了草根书室创办人林仁余与城市书房创办人陈婉菁的支持,为童言童语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店内商品主要为国内外儿童绘本、音乐光碟与本地文化创作,但最特别的,当属童言童语自家的绘本书。书店通过百力果主办的 “新加坡华文绘本创作比赛”,邀请5至12岁的儿童以文字与图画表达丰富想象力,并将优秀作品集结出版,让公众看到儿童创作的无穷潜能。这一企划自创立以来已连续举办六届,题材丰富且极具创造力,真实呈现孩子眼中的宇宙。
书店也用行动延伸“阅读的生命力”,定期举办故事会与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走进故事的世界。此外,还开设手作课程,让亲子一同制作卡片、笔记本、纸箱模型、香囊等小物。在培养孩子专注力与创造力的同时,也让他们深入理解“创作”的快乐。
从书页到双手,从文字到想象,孩子能够在创作中真正“读懂”故事,大人也能沉浸于童年的纯真。童言童语以此将书与生活建立连接,也让阅读成为一项富有乐趣的亲子活动。
友联书局 (Union Book Co Pte Ltd)
地址:Blk 231 Bain Street, Bras Basah Complex #03-01, S180231;
官网:https://www.unionbook.com.sg
历经70年风吹雨打,友联书局仍屹立不倒。作为本地最具历史性的书店,它的故事要追溯到1952年。当时,香港友联出版社来到新加坡设立办事处,为《〈中国学生周报〉星马版》发行提供支点。后来,于1956年正式在新加坡成立友联书局,与同年开学的南洋大学并肩成长。它专营台湾书刊,虽规模不大,却在教育出版的夹缝中找到立足之地,成为本地第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
除了卖书,友联也是出版者。1955 年,它在新加坡创办文学杂志《蕉风》,虽在四年迁至吉隆坡,却仍成为新马文学史上绕不开的名字。这本文学刊物影响深远,见证了历年来华文文学生态环境的骤变,成为现代新马文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文本。为顺应时代脚步,同时扩展读者版图,友联专设儿童乐园区,售卖各种儿童刊物及周边,吸引更多年龄阶层的读者。这也为书店带来了更多活力及色彩。
友联书局历经多次迁址,却始终稳健经营。书籍种类繁多且齐全,涵盖了多个地域的华文文学作品,容纳无数求知者的脚步声。它经历过冷战的意识形态,也经历了数码化的冲击,但始终保持一种从文化根基里长出的自信,既不张扬,也不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