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利美食馆主厨、老板蔡华春在餐馆楼上办公室内布置出一间私人茶房,摆满大小小的茶壶。
43岁的蔡华春从小爱喝茶,随之爱上收茶壶,做生意有本钱后,专收紫砂成痴,藏壶上千,以商品壶最多,老壶整百把,名家壶约五六十把。
蔡华春收了20多把名家杨勤芳的茶壶
藏家一边用杨勤芳的“仿古如意壶”泡老普洱茶请记者喝,一边回溯21年前“害死”他的第一把名家紫砂壶——杨勤芳的“小石趣壶”系列共七把,其中一把泥料细腻,造型小巧可爱,日常使用,被蔡华春养得柔润发光,连制壶师看了都想买回。这是“集古斋”的杨勤芳在本地参展的作品,蔡华春有缘和他认识,觉得其壶工艺细腻,价格付得起,陆续收了20多把。

杨勤芳制壶前是工程师,曾师从紫砂名家吕尧臣,代表作为“六方福寿提梁壶”,现为中国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95年以江南民间竹编提篮为题材而创作的“谢意壶”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多年来,蔡华春摸熟了杨勤芳的紫砂壶风格,觉得他很是细心,壶身修得很幼,可见要求很高。他举“菊瓣壶”为例,这种筋纹器壶式手工繁复,杨勤芳只做过两把,藏家收一把,不舍得用。此壶朱泥泥料很好,壶内外卷了菊瓣,口盖吻合,方毫不差,可任何方位置换,工艺极其细致。
Also read: 艺术爱好者分享私人收藏
再赏一把杨勤芳的“清泉石上流”,此壶以绞泥作石,开片纹为水,接合上举,正合唐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也。还有六方福寿提梁壶、镶银丝将军壶、三羊开泰壶、汉风壶、云锦壶等等,都在藏家手中。
爱屋及乌,蔡华春也收藏杨勤芳徒弟应书良的紫砂壶至少30把,也是因为应书良制壶认真,颇有潜质,作品包括岁寒三友仿古壶、获得金奖的壶传金沙系列。其他名家壶还有冯桂林、冯云华、陈少亭作品等等。
拍卖档次的紫砂壶
藏品中有一把属于拍卖档次的紫砂,乃壶艺大师许四海在1988年题字“四海一家”,委托另一大师徐达明制作的石瓢壶。徐达明是宜兴紫砂陶艺世家徐门第四代传人,徐汉棠大师长子。此壶很大,30×13公分,制作精良,是本地老藏家几年前“让”给蔡华春的,估计现在市价五位数。

蔡华春说,紫砂壶藏家终极目标是期待一把顾景舟或时大彬,又或王寅春、朱可心的紫砂壶,可是现在大师级的紫砂壶动辄数十万、百万新元,买不起。

依泥料判断年代
眼下紫砂壶赝品泛滥,蔡华春认为,最重要是看泥料、工艺和价格。他说:“泥料最关键,也最不易看,我交了很多学费,曾把潮州泥料当宜兴泥料。台湾也仿造中国大陆的宜兴紫砂壶,若不专心看好泥料,容易上当。看泥料凭经验,每个时代的泥料不同,得了解什么年代的紫砂壶用什么泥料。现代人能用旧泥料,但古代人不可能用新泥料制壶,以此来判断年代。”
以一把清末迷你朱泥壶来说,蔡华春以泥料及手工的细致判断年代,壶盖内边沿修成90度直角,尽管壶沿有些小裂痕,还是买下。
另一把清乾隆的上彩壶是在宜兴制壶,北京上彩,双狮图案生动。蔡华春说,朴素的紫砂壶在清代上不了大雅之堂,上彩了才好看,但釉彩容易留下茶渣痕迹,很难使用,私下称之“小姐壶”。
老壶主要来自本地几位潮州籍藏家之手,包括:一把民国紫砂高手“三宝三根”之一汪宝根制作的缎泥竹鼓壶,属于1940到50年代,有制壶师“号旭斋”印章,壶形线条饱满,壶嘴漂亮,名家岩石题字“明月松间照”,市价五位数。
另一把1930到40年代的钢盔帽水平壶,是墨缘斋景堂出的商品壶,壶把印上“福记”。蔡华春说,当年顾景舟、王寅春在这里负责制作水平壶,价格比较昂贵。
拥壶上千,疯狂痴迷,以致蔡华春自我调侃“给壶玩”。每次看中一把紫砂壶,朝思暮想,可是太贵了,买不起。他说:“以前紫砂壶售价四位数,现在动辄五六位数。汪寅仙的小壶要卖20多万新元,怎么买?”他以前买不起名家壶时,天天去看紫砂壶展,发现没人买,问负责人可否便宜卖,再分期付款购买。
21年来蔡华春收壶只进不出,不舍得转让。育有四个儿女的他形容“好像自己的女儿舍不得嫁人,女儿嫁了人,还可以回娘家,壶一出门就不回头了。”

为此访问,蔡华春整理茶壶过程中,失手打破几把,大叹“无常”。他说:“以前追壶追到吓死人,省吃俭用,现在壶打破了才清醒,提醒自己得停手了。”
可不一会,他又说:“买十把普通的,不如买一把精品,宁愿存钱等一把好壶。”
文章来源: 联合早报, 2016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