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伦节日风味 喜迎第一线曙光

岁末节日季,麦卡伦(The Macallan)焕新系列A Night on Earth发布第4款力作焕新2025(The First Light),庆贺新年第一缕曙光的到来,为珍贵的欢聚时刻增添仪式感。

Photo Courtesy of The Macallan
Share this article

迈入一年中最温馨的季节,少不了与亲友欢聚,慰劳一年来的努力、庆祝满载的成果,也分享对来年的美好憧憬。由麦卡伦匠心打造的焕新系列A Night on Earth,以全球新年传统为灵感,正是为这些特殊时刻而生。

2025年限量单一麦芽威士忌新作焕新2025(The First Light)聚焦新西兰——全球最早迎接日出的国度之一,将曙光初现的希望,与节庆相聚的暖意,一一凝炼于酒液之中。风味上延续南半球节庆的热情与甜美,融入莓果果酱、节庆甜点与麦卢卡蜂蜜的细腻记忆,诠释独具特色的新西兰年味。

系列延续邀请艺术家打造包装的传统,今年请来新西兰插画家Bonnie Brown携手合作,以艺术家的新年记忆为灵感,创作三层嵌套式艺术包装,让这款限定珍酿不只是味觉享受,更承载祝福与期许,成为极具收藏价值的节庆臻礼。

致敬全球新年传统

焕新2025将曙光初现的希望,与节庆相聚的暖意,凝炼于酒液之中。

Photo Courtesy of The Macallan

自2022年推出以来,焕新系列每年致敬全球不同的新年传统。首版作品A Night on Earth in Scotland,灵感源自苏格兰盛大的年夜庆典Hogmanay;第二版The Journey描绘归乡团圆的旅程;第三版A Night on Earth in Jerez de la Frontera回到雪莉桶故乡——西班牙赫雷斯,呼应麦卡伦深厚的品牌根基;第四版新作The First Light则礼赞新西兰新年曙光,以威士忌续写世界节庆的故事。

麦卡伦威士忌酿造师Russell Greig分享:“焕新2025以光为主题,既蕴含文化象征,也带来温暖的感官体验,灵感来自代代传承的传统仪式,特别为馈赠、分享与亲友欢聚而生。它始终保留纯正的苏格兰灵魂,在尾韵呼应南半球的节庆故事,呈现出甜美果香、柔和辛香与烘烤橡木的气息。”

焕新2025的独特风味,由麦卡伦威士忌大师团队严选的西班牙与美国橡木雪莉桶打造,再以少量前波本桶点缀,塑造细腻甜润的特色。自然琥珀酒色下,香气层次丰富,麦卢卡蜂蜜、烤棉花糖与莓果香交织;入口绽放香草冰淇淋、蛋白甜饼与核果的轻柔甜香;余韵温和悠长,带有烘焙香料与烤橡木的暖意。酒精度为43%,无论纯饮、搭配甜点或调制成Highball,皆能为团聚时刻注入优雅的仪式感。

麦卡伦视每一瓶威士忌为艺术品,以六大标柱(The Six Pillars)为核心:麦卡伦庄园、小型蒸馏器、严选橡木桶、雪莉润桶工艺、天然酒色与精湛工艺,每个酿造工序亲自掌控,全程不外包,在业界独树一帜。这份匠心亦体现在焕新2025,每个酒桶在装瓶前平均需经过636次感官检测,确保每滴酒液都达到麦卡伦毫不妥协的品质标准。

彩绘世界第一道曙光

红色为主调的礼盒,以三层嵌套式包装凝聚了南半球独有的节庆风景。

Photo Courtesy of The Macallan

插画家Bonnie Brown来自新西兰海岸城市吉斯本(Gisborne),本次包装的设计灵感源自她童年迎接新年的记忆画面:与家人在海边观日出、围着营火烧烤、欣赏圣诞红树花(Pōhutukawa)盛放,皆是南半球独有的节庆风景。

礼盒以红色为主调,完美契合新年喜庆氛围。三层嵌套式包装,描绘三个时刻:日落、跨夜和第一缕晨光。开盒过程仿佛重现从岁末走向新年的仪式,让包装不仅是容器,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节庆艺术品,为年末礼赠增添独特心意。

Bonnie Brown分享:“创作这件作品时,让我想起了我们家跨年当天的仪式——清晨到海边,在海里畅游一番,那是我珍视的回忆,也是我们新年传统的重要部分。大部分夏天我都在海岸度过,作品设计也反映了一整天待在户外的自在与享受。它呈现了我熟悉的Kiwi生活方式,就像那些周末,我和母亲一起探索新西兰各地、尽情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时光。”

巧妙融合欢庆氛围、艺术美感与新生寓意,麦卡伦焕新2025不仅是一份献礼,也自带着一份真挚祝福。无论是馈赠挚友、合作伙伴,或年底亲友团聚共酌,为每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锦上添花。

麦卡伦焕新2025已于2025年11月5日起,在全球精选零售商、The Macallan官网,以及The Macallan House Singapore(地址:Raffles Arcade, 328 North Bridge Road, #01-07/08/09/10)正式发售。

Brought to you by The Macallan
Share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