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ky Hwang, granddaughter of tycoon, transforms family's Parkview Square / 艺术新使命
已故房地产大亨侨福集团黄周旋的孙女黄诗涵(Vicky Hwang)要为祖父在新加坡建造的侨福广场(Parkview Square)注入新生命力。
文 / Sylvester Ng SC /
2002年,在桥北路和梧槽路交界处的广场上 “突然”冒出一栋楼高24层,以上世纪30年代旧纽约情怀为建筑风格,带有纽约帝国大厦感觉的商业大楼:侨福广场。整栋建筑气势非凡,大楼不只外观富丽堂皇,里头也精彩绝伦,每个角楼都摆设了多件艺术大师的杰作。大厅内的Divine Bar有一座15公尺高, 5公尺宽的三面酒塔,可存一万瓶红酒,白酒和香槟,当年吸引无数人的目光,很快成了Bugis一带的新地标。
Copyright: SPH Source: ST Byline: NEO XIAOBIN
这栋商业大楼是侨福集团的创办人黄周旋亲自负责的项目。当时,有不少房地产家曾好奇地怀疑这栋五星级的商业大楼,为何不坐落在商业黄金地带的金融区内,而是在偏离金融区的Bugis地段。十多年后的今天,侨福广场周围开始有不少其他的办公楼和酒店项目正在施工。
Copyright: SPH Source: ST Byline: ALPHONSUS CHERN
黄周旋的孙女黄诗涵(Vicky, 38岁)说:“这证实了爷爷非常有远见。记得当时他向朋友解释说,新加坡是一个小岛,从这里只要几分钟就能到达金融区,没必要把办公楼局限在金融区内。”访问在侨福广场的24层楼的会仪室进行,从窗外就能眺望到不远处的滨海湾和周围高楼林立的珊顿道钢骨森林景色。
Vicky解释,公司一般在选择购买地皮时,都会选择较边缘的地段,一来地皮价格比较便宜,另外可把购买地皮所省下的钱,用在更精致的建造上。有时,甚至会把整个地段设计成一个“五脏俱全”的区域。北京侨福芳草地就是佳例,商业楼、酒店、购物中心、餐厅、艺术廊等同在屋檐下。 侨福集团的业务遍布香港、上海、北京、台北和伦敦等地。黄周旋一手打造了这栋标志性的建筑,两年后在2004年因心脏病逝世。这栋建筑是他所建造的最后一栋大楼,对家族来说特别珍贵。
目前侨福集团在世界各地的企业都由黄周旋的四个儿子——黄健华(George Wong)、黄伟华(Victor Hwang)、黄徳华(Tony Hwang)和黄幼华(Richard Hwang)打理,家族的第三代也开始参与。Vicky在黄周旋的九个孙女中排行第三,另外,他还有五个孙子。
四兄弟为了业务都长期旅居在香港、北京、欧洲等地。Vicky的父亲Victor在2012年就建议Vicky和丈夫Vincent Pieron与两岁大的女儿搬到新加坡居住,同时帮忙“照料”这栋建筑。当时主要是处理一些幕后的基本维修工作,Vicky之后有更多想法,想要为这栋建筑注入新生命,开始和几位长辈商量,要在商业楼内加入一个当代艺术美术馆和重新翻新整个大厅里的酒吧。希望能为这建筑注入更多生命力,让人们重新认识这栋建筑。
郑路,《蝶恋花》,2014 年
画廊:通过艺术传达讯息
在商业楼设立当代艺术美术馆一直是Vicky的想法。
她说:“新加坡的艺术圈发展得非常蓬勃,政府也非常积极地推动。我们希望能通过这当代艺术美术馆,让新加坡人能接触更多艺术作品。” Vicky的大伯George非常热爱收藏艺术,他也大方地把自己的艺术收藏摆放在不同的公众场合如北京侨福芳草地的购物商场和集团旗下台北和北京的怡亨酒店,让更多人分享。
即将在1月间正式开幕的侨福当代美术馆(The Parkview Museum)的首展是之前曾在摩纳哥、莫斯科和北京举办的“鲨鱼与人类”(On Sharks & Humanity)展览,将展出26个艺术家的29件作品。
“鲨鱼与人类”以艺术的方式向社会发问,聚焦与鲨鱼相关的社会、文化、生物、政治议题,以唤醒人类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与行动。展览反映了艺术家的 想象力、判断力、创造性及社会责任感——既讽喻和批判人类的贪欲和残忍,又提倡与建立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性。展览让公众更深入了解“神秘”鲨鱼与人类之关系,以克服人类未知的恐惧,并让观众不得不面对一个真实而常被漠视的现实,做出各自的沉思与抉择。艺术家通过跨领域的艺术媒介,包括装置艺术、绘画、雕塑、视频、摄影和纪录片等形式,共同探讨我们与这一海洋世界的重要领主之间紧张而微妙的关系。
任哲,《守护者》, 2015 年
Vicky说:“哥哥(Leo)是一个潜水爱好者,所以对海洋生物非常热爱。每次有家宴时,他终会更大家分享海洋的美,同时也‘鼓励’我们不要继续吃鱼翅,就这样我们开始接触到了这课题,结果大家都不再吃鱼翅。我的大伯就灵机一动想要把这海洋环保课题通过艺术,向更多人传达,结果就开始邀请几个艺术家以海洋环保为主题创作不同的艺术品。筹备了一段时间后,就在2014年首次在摩纳哥海洋博物馆展出。”
“鲨鱼与人类”艺术展获非营利非政府的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的大力支持,其工作宗旨与本次展览的目标不谋而合——终结野生动物的非法买卖,减少公众对鲨鱼鱼翅等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消费需求。野生救援的工作显著提高了公众意识,让人们关注鱼翅消费对鲨鱼种群以及海洋生态多样性的影响。
Vicky补充:“展出的作品都是一些漂亮的艺术品,而不是一些抽象的学术作品,就连小孩子来都能明白。”
在新加坡定居
第一次见到Vicky时,并不是在任何社交场合,而是到朋友的家吃便饭,当晚她和比利时籍丈夫一起,一身便装,谈吐随性开朗。 她是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East Asian Studies)的硕士毕业生,来新加坡之前曾在欧洲、美国香港等地生活过。
她毕业后曾在法国负责打理家族的39间客房的Chateau de Coligny酒店,之后搬迁到伦敦负责父亲管理的巴特西发电站(Battersea Power Station)担任地产租赁董事。巴特西发电站是伦敦一座退役的火力发电站,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巴特西区,整个发展计划包括酒店、商业楼、购物中心、画廊等设施。项目在2006年转手给另一发展商。
就这样兜兜转转了好几年,Vicky 最终来到了新加坡。她透露爷爷曾在许多国家生活过,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在新加坡生活。她继续说:“其实他生前有一个小愿望,希望全家人都能居住在新加坡。不过,因为家族的生意横跨好几个国家,所以在他有生之年都无法实现。”
目前,整个家族唯有Vicky和家人住在新加坡。她也在2007年在新加坡的格兰芝路一带推出了Parkview Eclat公寓。
为爷爷的建筑进行翻新,对Vicky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能与当时建筑该建筑的建筑师聊天时,让她更了解爷爷。
她说:“当时,爷爷在建造建筑时我还小,没机会真正和他一起工作。不过为了这次的翻新工作,我找回了当时和他一起工作的建筑师和许多建筑供应商。他们都会和我分享当时与爷 爷工作时的小故事。”
她举例说:“当时为了打造大厅的酒吧,我找回了当时供应大理石的厂商。现在厂商已经由第二代接手,据知当时爷爷在建造这栋建筑时,他明白每块大理石上的色泽和斑纹都有所不同,所以几乎每块在大厅的大理石都由他亲自到厂房里挑选。”Vicky听了才明白爷爷在打造自己的企业时,对许多小细节都也一样讲究。所以建造全新的Atlas酒吧时,所有的大理石也都由Vicky亲手挑选。
品尝家族酒库珍藏
Atlas Bar的前身是Divine Wine Bar。而这酒吧的焦点是一个15公尺高常温保持在18摄氏度的冰柜里储存着上3000瓶酒的酒塔。只要客人点了其中的任何一种,酒吧里穿上翅膀的银色连衣裤天使服务员会在巨大的冰柜前飞上飞下,寻找客人点的酒。
这个酒塔现在是个Gin Tower 。另外,酒牌上有个特别的“Family Collection”,由黄氏家族专用的侍酒师定期地从他们在香港的酒库里定时推荐不同的家族珍藏。另外,客人也能在这酒吧里找到一些特别珍藏如1907年“沉船之王”Piper-Heidsieck香槟。据知,该香槟在2012年的拍卖上,一瓶售价27.5万美金,为世界上最昂贵的香槟之一。
访问时,画廊和酒吧正马不停蹄地在赶工,每当谈到这两个项目时,Vicky总难以按耐内心的兴奋,交谈中偶尔也会感觉到她没机会与爷爷一起工作的遗憾。
现在,难得有机会在不同的时间,延续爷爷的工作。问她,如果爷爷还在,她认为爷爷会如何为她的表现打分?
她望出会议室的窗外,沉默地一会儿,说:“他应该会很开心吧。”相信这就是Vicky能给予爷爷最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