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do socialites think about Pokemon Go fever? / 名媛读者眼中的精灵游戏
精灵宝可梦GO (Pokemon GO)是当今最潮的游戏,可谓“万众一心”。而关于这关游戏的利弊,公众的态度与意见也褒贬不一,从生理和心理出发,玩这游戏是否隐藏其他问题?这股风潮也在《ICON》名媛读者中颇为盛行,她们对此又有哪些看法呢?
文 / 赵璐 /
精灵宝可梦GO (Pokemon GO)让玩家疯狂,连平日较少出门的宅男宅女也破例到外头呼吸新鲜空气。这个游戏软体结合虚拟实境、感官刺激、互动元素,正面是让人走出户外,增加阳光、运动量,负面是玩者使用太多时间游戏。从社群角度来看,这是“万众一心”的游戏,有交流有团结,具有正能量;从生理和心理出发,是否隐藏其他问题? 这股风潮也在《ICON》名媛读者中颇为盛行,她们对此又有哪些看法呢?
Dr Calvin Chan与太太Lock Ching Yuen以及一对儿女。
Pokemon Go很受Dr Calvin Chan一家的青睐,他与太太Lock Ching Yuen都在玩,并觉得里面设置的各式各样的小精灵很有趣,但Ching Yuen表示,他们并没有到疯狂的程度。Calvin医生最先开始接触这个游戏,他有一个骑脚车的朋友圈,经常和朋友一起骑车,甚至会边骑车便抓精灵,后来觉得好玩便推荐给太太。 Ching Yuen说:“这是第一个Calvin推荐给我的游戏,让我们之间多了许多共同话题,还改变了我懒惰久坐的坏习惯,为了抓精灵需要多走动,因此运动量也增加了,生活多了很多乐趣。还给我70岁的妈妈下载了这个游戏,教会她怎么玩,我们每天早上一起在植物园散步抓精灵,很有意思!”
她还记得刚开始玩的第一周,晚上10点半Calvin带她去植物园抓珍稀的精灵,当时很黑很寂静,她还有点害怕。最后,他们离开那里又走到乌节路抓精灵,知道过了午夜才回家。对于这个游戏的利弊,“这确实是一个可以“虏获人心”的游戏,而且不分老少男女,文化背景与职业,所有人都可以享乐。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拥有游戏开发商的股份!”她笑言。
Dr Calvin ChanLock Ching Yuen将自己的女儿装扮成比卡丘,超萌惹人爱。
但她又指出,正如其他令人着迷的游戏一样,Pokemon Go太容易让人上瘾,最近经常会听到因为太专注玩游戏而受伤的新闻。正如游戏的忠告:“要时刻对周围环境保持警惕,不要犯规。”
此外,父母也要好好监督小孩子,“我曾在早上送孩子上学的时候,看到一个7岁左右的男孩自己一个人跑到邻居停车场抓精灵,没有大人的陪伴,这样很危险。”她并不反对小孩子玩这个游戏,但父母必须要负责人监督,并给出正确的指引。
Calvin医生在自己诊所里捉到的比卡丘。
《ICON》名媛读者杨汇星。
杨汇星Stella Yang也是Pokemon忠实玩家,她认为通过游戏可以让平时不爱运动的人和喜欢宅在家里的人,走出屋子亲近绿色的大自然,感受摩登现代化的都市气息,因为共同的爱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今已打到21级的她坦言,刚开始玩的时候很疯狂,曾经为了抓精灵,在东海岸公园抓到凌晨两点半才回家
一个星期后就冷静下来了,也逐渐发现沉迷游戏的害处,比如最近眼睛视力下降很快,走路低头看手机很不安全,开车塞车的时候也总想打开手机看看,忽然意识到这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在处于冷静期,虽说不抵触,也不会像之前那么疯狂了。
杨汇星也是Pokemon忠实玩家。
她的大女儿现在也在玩抓精灵游戏,还好女儿有自制力,她不必过多担心。但她的前提是在学校不可以玩,因为家里又没有精灵可以抓,所以只能周末和朋友出去聚会的时候偶尔玩一下。她有两部手机,其中一部就是女儿的游戏账号,如果看到稀有的精灵还会帮女儿顺便抓住。她表示如果适度的玩还有助于亲子互动,只要注意节制就好。而且饭后散步、在外面等人、坐公共交通出行的时候,这款游戏是不错的解闷工具。
被称为“虎妈”的Lynn Yeow-De Vito在孩子的问题上绝不马虎。
被称为虎妈的Lynn Yeow-De Vito却持有相反意见,她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直都很严格,平时并会让孩子玩手机与电脑游戏。孩子们也从身边小伙伴口中听说这个风靡全城的新游戏,但家里也不能玩。
她和老公Beppe De Vito从来都不玩任何手机和电子游戏,因为知道自己没有自控力,怕太过沉迷而无法自拔。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也会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但只要可以她都会尽可能为孩子们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
同时她也强调,并不排斥这个游戏,也不反对身边的朋友玩,因为确实可以消磨时间,但任何游戏都一样,如果太过沉迷就很不健康。
眼睛会出现干眼症
鹰阁医院高级顾问医生李汉民顺应潮流,偶尔也玩玩“捉精灵”游戏。他不排斥,也不想浇灭大伙儿的玩兴,但是从眼科医生角度来看,尤其是在户外玩时,他建议玩者最好不要玩超过30分钟,让眼睛得以休息。从全岛各个公园和角落的捉精灵热潮来看,这似乎难以办到,尤其一些沉迷者更是边走边跑、边驾车边捉精灵,长时间双眼专注于手机或iPad屏幕,将会导致“电子眼睛疲劳症”。
李医生说,一些人会出现眼睛干燥,即所谓的干眼症。游戏玩久后,眼睛调节肌肉容易痉挛,抬头看远方会变模糊、头痛,增加老花眼概率,视觉也会出现双重影像的问题。他建议玩一阵子后,一定要暂时放下,注视远方,避免眼睛过于疲劳。在户外捉精灵,长时间接触大量光线对眼睛伤害大,手机盯久容易形成假性近视。在无意识的捉灵中,长时间接触大量光线,太阳光比手机更强,受到蓝光、可见光的伤害变大,更易肩颈酸痛。李汉民医生建议,在户外捉灵时要戴太阳眼镜,减少对眼睛造成负担的光线量。
时空交错的混乱
麻省理工大学(MIT)社会研究与科技系教授雪莉特可(Sherry Turkle)指出,这是一个让人对时空交错感到混乱的游戏,玩者似乎忘记时间与空间。特可也是一名心理学家。她说:“当我们进入这个宝可梦的捉精灵世界,人们忘记自己身处何处,忘记礼仪、规则、邻舍,甚至忘记历史,只存在现实的虚拟实境游戏中。”
沉迷捉灵游戏者的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肾上腺素提升,心脏跳动率加速。短期来说,游戏的确好玩让人兴奋,长期来看,却令人精神更疲累,容易分心,注意力的焦点丧失灵活性。现实生活感也减弱,尤其对难以分辨现实与虚幻者,其症状将恶化。
玩上瘾如何脱瘾?
莱佛士心理医疗中心精神科顾问医生蔡秀英指出,只要牵涉到游戏,尤其是像捉精灵宝可梦这类户外虚拟实境游戏,玩者到处走,提升刺激与兴奋感,也增加与同好交流的机会。不过,这类活动让玩者全情投入,玩家甚至一边驾驶一边捉灵,潜伏危机。蔡医生建议一些健康玩法:
—随时保持对自身和别人的安全意识;
—自持能力,限制玩捉灵时间,不影响日常生活与活动;
—上班、上课、社交时,将捉灵游戏应用(App)关掉;
—玩游戏时定时让眼睛休息。
一些玩上瘾者,能用什么方式脱瘾?蔡秀英医生指出,这类游戏像风潮,每一种游戏都有好坏,或许可问问自己下列问题:
一、是否使用太多时间玩捉灵游戏?
二、每天早上睁开双眼,是否第一件事就想起它?
三、是否花费太多金钱在捉灵游戏上?
四、是否忽略了日常事务或家人朋友,他们向你提出投诉?
五、是否因各种因素无法玩捉灵而感到落空、沮丧与伤心?
六、是否捉灵游戏已超越所有?
如果上述答案都“是”,即表示你已上瘾,应找专人寻求治疗,同时减少玩这类游戏,尝试慢慢以其他活动替代。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玩精灵宝可梦游戏,对某些病症患者是否有助益?
蔡医生说,一些独立调查显示,这类捉灵游戏对那些不活跃、不喜欢出门的人或病患有帮助,如忧郁、焦虑或惧旷症(Agoraphobia)患者。不过,由于这类捉灵游戏太新,仍需要更多科学佐证与数据来证明它长期对玩者身心理的健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