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家何子彥 游移于时光之河
坚持以多元叙事的艺术语言,重新思考历史,穿越过去,探索未来。2024
年CHANEL Next Prize得奖者、新加坡视觉艺术家何子彥 (Ho Tzu Nyen)
剖析个人艺术之路与观点。
文 / 王莉雁 /
48岁的何子彥自2003年涉足艺术领域,从事动画、影像和装置艺术创作,作品主要与东南亚历史有关,通过参考一系列的历史、文学、电影、文献和神话典故等,以独特的角度审视现实与历史的构成,曾代表新加坡参加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除了知名艺术家的身份,他也是一位写作者和电影导演,电影作品“Here”曾入围2009年的戛纳(康城)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在迎来艺术事业的20周年之际,早前成为2024年CHANEL Next Prize的10位得奖者之一。
回顾艺术旅程
CHANEL Next Prize大奖设立于2021年,由香奈儿文化基金会(CHANEL Culture Fund)每两年一度颁发,旨在肯定重新定义当代艺术的杰出艺术工作者。每位获奖者可获得10万欧元奖金,用于自由实现个人的艺术项目,同时获得参加为期两年的指导交流计划的机会。
何子彦说:“获奖对我来说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无比的荣耀。我打算利用奖项资源提升个人工作室的基础设施,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得奖也让我重新找到方向感,激励自己走得更远,做更狂野的梦。”
回顾20年的艺术历程,何子彦认为有许多关键时刻和重要人物对他的事业都产生深远影响,为他敞开机会大门,发掘新角度观察世界;其中一个重要的伯乐,是新加坡独立艺术空间电力站(The Substation)前联合艺术总监李永财(Lee Weng Choy)。
Image courtesy of CHANEL Next Prize.
“李永财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艺术评论家之一。2002年,我大学毕业不久,在写艺术评论文章,他主动联系我邀约见面,这让我很惊讶。他读过我发表的一篇文章,有兴趣了解更多。第一次见面,他得知我正在努力开创自己的艺术事业,给了我机会在The Substation举办个展,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个艺术项目《乌塔马——历史里千千万万个我》的由来。这个作品后来在世界各地展出,开启我在国际上的艺术事业。”
目前在全球巡回展出的作品回顾展“光影似虎”,是他近年最重要的个展,率先于去年11月在新加坡美术馆(Singapore Art Museum)展出,陆续登陆首尔、纽约和卢森堡。展览集结他20年来创作的八件艺术作品,包括对他别具意义的《绝境旅馆》。该影像装置在类似传统日式旅馆的房间中放映,仿照小津安二郎上世纪40至60年代所拍摄的电影场景,以二战时期的日本文化历史为主题。
“《绝境旅馆》是我在2019年受日本爱知三年展所委托创作的。作为一个外来者,要处理这么一段极为敏感的历史,让我不由得感到很紧张,所幸获得许多日本合作伙伴的鼎力协助,让作品取得成功。这也坚定我的信念,相信我们可以有意义地为他人的历史做出贡献。个人角度来说,此作品也让我结识许多优秀、有趣的日本艺术文化人,与他们建立深厚珍贵的友谊。”
打破单一垄断
何子彦经常以多元叙事的方式,通过艺术创作,挑战传统霸权叙事架构。“《绝境旅馆》的创作过程让我学到一件事——表达的方式比表达的内容更重要。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其实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说,这些内容过去都被不同人叙述过了。但我相信自己能探索新的表达方式,超越语言限制,调动人的全部感官,让观众感受、体验或直觉,为这些讨论做出贡献。”
在他看来,有时候作品的敌人是“单一的力量”。“比如,强制要求用单一方式去理解和展示历史或现实的做法。某些权力形式总是有变得专制或垄断的倾向,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始终站在多元、矛盾和悖论的一边。”
除了时间,老虎也是他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从2003年的《乌塔马——历史里千千万万个我》,2017年《一只或几只老虎》到2023年的《光阴似虎》,老虎一直是何子彦作品的焦点之一。“老虎作为主角贯穿于我许多作品中。我也追踪了老虎在东南亚的轨迹,从数百万年前繁殖散布到我们的区域,直至殖民时代,它们几乎濒临灭绝,再到现代以各种隐喻的形式存在。在东南亚,某些古老的宇宙观中,老虎被视为祖灵的媒介,甚至有些人被认为能够变身为老虎。对我来说,老虎是一种有生命的流动影像。这些思想脉络也构成《光阴似虎》创作框架的基础。”
在新加坡土生土长,这片土地如何给予他艺术的滋养?何子彦说:“在成长过程中,我不断接触到各种语言、文化和宇宙观,不仅让我意识到他者的存在,还让我意识到自己假设的偶然性和主观性,并培养了对世界的开放态度和好奇心。”
年少时代的他也看了许多电影,从好莱坞电影、经典港片、欧洲艺术电影和日本电影,都扩展他的想象力和认知边界。“某种程度上,这种状态可说是一种薄弱的自我认同。但我相信这也让我更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想法。我认为,作为新加坡人,我们的弱点与优势是相同的,例如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我们可能缺乏被传统束缚的问题,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和创造的空间。”
Image Courtesy of Singapore Art Museum.
独辟蹊径的精神
作为资深艺术创作者,何子彦深刻洞察本地艺术风景的变革。他说:“本地艺术逐渐走向专业化。新加坡双年展(Singapore Biennale)、吉门营房(Gillman Barracks)、各种艺术博览会的兴起,以及国家美术馆(National Art Gallery)的建立都是明证。如今,本地艺术家与国际策展人接触的机会比以往多,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个人作品。我也庆幸自己经历了过去的艺术风气,那是完全不同的时代。上一代卓越的艺术家如李文和唐大雾,对他们来说,艺术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更多关注于本土和社会政治议题。我不认为哪种方式更为优越,最重要的是铭记——条条大路通罗马。”
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在国际舞台绽放光芒,他给新兴艺术家的建议是:“勇于开辟自己的道路。毕竟,如果艺术家不去创造和探索自己的艺术方式,那有什么意义呢?话虽如此,我认为走自己的路与故意忽视前人的经验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不经意地重蹈覆辙,我认为了解和理解前人的经验至关重要,这样我们才能开辟新的方向。”
2024年上半年对他来说,是一连串的马不停蹄,在东京、首尔和纽约举办了三场个展,关于下半年计划和未来想要挑战的主题,他说:“我真的希望把下半年的时间尽可能空出来,有时间让自己去阅读、思考和梦想。目前我对权力的性质和历史非常感兴趣,也一直在阅读和思考半导体技术,因为正如大家所知,半导体决定了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在未来时代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