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t xu

对不少学音乐的孩子而言,音乐课可说是“课外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占太大的比重。然而对新加坡年轻长笛演奏家许凯翔(Rit Xu)而言,音乐对他,犹如空气一样自然地存在着。“我父亲生前是专业音乐家,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让我接触各种西洋音乐。我母亲是业余但超级认真的粤剧演员。我自小就经常跟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和剧团彩排、表演。

当时没有会让人分心的科技产品,我自己坐在台前一角边看边听,久而久之对传统戏曲也变得熟悉。因为父母的关系,再加上有个懂得弹吉他和钢琴并擅长以爵士风格即兴诠释音乐的哥哥,我从小就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 原来,凯翔的父亲许睦荃是爵士钢琴师。他在1980年代曾是本地乐团The Jacks的钢琴手,也曾自组乐团RIFF,并于位于过去文化酒店的Boiler Room担任驻店乐团。

六岁那年,凯翔上了第一堂钢琴课;但仅仅学了一年,老师就投降了。“我实在太好动了,差点没把老师逼疯。”之后,他便改学其他传统管乐器,包括南印度竹笛(venu)。当时,本地得奖印度古典音乐家Ghanavenothan Retnam正好是许家邻居,也是许爸爸的朋友。他送了一支venu给凯翔,间接成了他的启蒙老师之一。“1980年代,父亲收藏了不少美国爵士长笛家Dave Valentin的卡带。我当时听着听着,就爱上了长笛。到了11岁左右,父亲巡回表演时开始带上我。每当我吹起长笛时,眼前就会出现观众的掌声和笑容,成了我想要一直钻研长笛的动力。”从那时起,凯翔已可算是半个职业音乐家了。

对我而言,一个演奏者最重要的就是懂得聆听。一旦学会聆听,才能精准地拿捏每段表演中所需要的相应表现。

今年仅34岁的凯翔,音乐上的成就非常亮眼。2011年和2013年,仍是音乐系学生的他受本地知名音乐制作人兼作曲家何国杰之邀,参与得奖电影《赛德克.巴莱》和得奖纪录片《看见台湾》的配乐伴奏。2014年,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修读荣誉学位的他就成了第一位获得美国国家长笛协会之爵士音乐家比赛冠军的第一位东南亚参赛者。2015年毕业后,并获得新加坡爵士音乐协会海外奖学金,到纽约Queens College的Aaron Copland School of Music进修爵士乐。之后,他自组乐团Rit Xu Group,到世界各地的爵士音乐节演出,并积极创作音乐,发表专辑。2022年,他更成了国家艺术理事会青年艺术家奖的得主之一。

即便最初从古典乐着手,凯翔后来被爵士乐独有的魅力深深吸引。对他而言,一般人对于古典乐的“笼统定义”,是表演者在一定的规范(即乐谱)内,尽可能将一首作品完美地诠释出来。“古典乐方面的训练让我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让我日后在看谱演奏,以及掌握爵士乐的即兴语汇时更加得心应手。”

爵士乐给予凯翔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从即兴表演和创作中能够更充分地表达自我。他除了是杰出的演奏家,也喜欢创作。“我的音乐风格可以算是当代元素,以及我个人对于音乐研究心得的结合;这当中有很多灵感来自我自幼接触的各种音乐类型,和各国曲风。我以爵士的精神作为基础,将它们全部串联起来。”凯翔希望能透过自己的创作,让大家感受到他对即兴演奏的热爱,并借由多变的旋律和节奏,为长笛注入当代音乐风格,为一般人熟悉的长笛音乐重新定义。

Rit xu
棉质衬衫、皮革/羊毛夹克与羊毛裤/Monclear.

虽然很多人在提及爵士乐时并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新加坡,但凯翔对于本地爵士乐坛的前景相当乐观。他说,新加坡这个圈子挺小,但一直以来都充满生气,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在Simply Jazz、Maduro、Cool Cats和Blu Jazz Café几个较著名的爵士吧,每星期都定期举办现场演奏,新加坡爵士协会也一直致力于推动本地爵士乐,让它持续发光发热。“除了希望能在自己的乐器方面精益求精,我的理想是能让更多国人认识原创的新加坡爵士音乐,并将其推广到全世界。”

如今的凯翔,对于培养下一代音乐表演者更是十分热衷。“我非常庆幸,过去20多年来一直有机会向许多好老师学习。我从这些老师身上学到最宝贵的一课,可以用作曲大师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话概括:就是‘若少了匠心,灵感不过只是一根在风中颤抖的茅草。’把基本功练得扎扎实实,比什么都重要。基础掌握得纯熟,再注入艺术创意和属于自己的灵魂,无往不利。”

对于怀抱音乐梦想的后辈,凯翔想分享的心得是:一旦选定了乐器,就全神投入,竭尽所能把时间用在练习上。然而“苦练“固然重要,但也务必要”巧练“。一定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定期而更频繁的学习,并时常主动向他们以及其他经验丰富的音乐家虚心求教。

此外,要积极地寻找演奏机会,例如主动表演给家人、朋友,或是自告奋勇地在各种社交场合上演出。多和其他乐手互相观摩、切磋,在观赏大师级音乐家表演时仔细留意各种细节,观察不同音乐家如何诠释同一首曲目。

美指 Chen Jinghua
摄影 Lawrence Teo
造型 Dolphin Yeo
化妆 Amy Chow
using M.A.C Cosm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