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基金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朱博爱医生:撑起女性健康保护伞
10月是国际乳腺癌防治月,乳癌基金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朱博爱医生(Dr. Choo Bok Ai)引领团队提升乳腺癌防治意识,推动早期筛查与资源整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文 / 王莉雁 /
朱博爱医生是ICON Cancer Centre放射肿瘤学高级顾问医生,今年5月获任乳癌基金会(Breast Cancer Foundation,简称BCF)执行委员会主席。累积23年的临床经验,朱医生亲睹许多晚期癌症患者所经历的痛苦,也激发他为病患做得更多的决心。除了提高公众认知,他亦关注患者心理健康,通过讲座活动,分享健康生活方式及预防策略,帮助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
抗癌路上不孤单
乳腺癌是新加坡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占癌症确诊病例的近三分之一,而患病群体近年出现年轻化趋势,朱医生接诊过的最年轻患者年仅21岁。
BCF每年10月都会举办“粉红丝带步行活动”(Pink Ribbon Walk),今年主题为“Stronger Together with Every Step”,于10月11日在加冷OCBC Square举行。活动设有3公里与5公里两条路线选择,途经多个地标,无论是为纪念亲人、支持乳癌勇士,还是为自身健康而行,每一步都意义非凡。
朱医生指出,基金会首要目标是提高公众的乳癌认知。“早期乳癌往往无明显症状,仅通过乳腺X光筛查(Mammogram)才能发现。一般建议40至49岁的女性每年筛查一次,50至75岁每两年一次。零期乳癌几乎可完全治愈,一期乳癌治愈率约为90%,每升一个阶段,治愈率就下降约10%至15%。因此,自1997年成立以来,基金会一直鼓励女性及早筛查,以提高治愈机会。”
为患者提供支持,是基金会另一核心使命。“当听到自己患癌时,患者的世界往往会瞬间崩塌。她们需应对手术、化疗、放疗和长期激素治疗,还可能承受医药费压力,以及面对如何向家人坦白的心理挣扎。”
为此,基金会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支援小组”体系,让不同阶段的患者相互配对。“例如,三期患者可以与康复的同期患者交流经验,在超过百人的互助群体,患者可以自由提问,获得“过来人”分享经验。”
作为主席,朱医生的目标是优化BCF现有的运作体系。“例如,过去支援小组中没有医生坐镇,而我的参与,帮助解答患者的医学问题,也组织讲座活动,帮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增强他们对抗病魔的能力。”
乳癌基金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朱博爱医生(Dr. Choo Bok Ai)
朱医生希望患者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从康复者身上看到希望。“不断扩大支援小组的规模,是我们的使命之一,希望让每位患者在与乳腺癌抗争的路上不孤单。”
团结就是力量,朱医生也希望未来有机会联动本地三大癌症慈善机构:BCF、新加坡癌症协会(Singapore Cancer Society)与365防癌教育协会(365 Cancer Prevention Society)。“长期以来,我们各自开展活动,但大家的使命是一致的,希望有机会通过合作,筹划更具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提高公众意识。”
健康源自过好每一天
新加坡乳腺癌发病率在东南亚地区仅次于泰国,但平均死亡率低,这得益于本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朱医生指出,乳腺癌并非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风险因素综合作用。
公众常误以为遗传是乳腺癌主因,朱医生表示其实家族遗传占不到10%,更多取决于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他建议:“回归简单饮食,吃真正的食材而非加工食品。烹饪方式也很关键,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炒菜时间过长,会严重破坏蔬菜中的酵素养分。”
为此,朱医生在讲座活动邀请主厨示范健康烹饪,从日常饮食入手,传递防癌理念。“作为医生,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治疗病人,而是如何帮助人们避免罹患癌症。”
肥胖、吸烟和饮酒都是癌症风险因素,“研究显示,改善生活方式可降低约22%的癌症复发风险,效果其实与药物治疗相当。如果你已有肿瘤,说明过去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必须转变。我们希望公众意识到,当生活方式管理得当,不仅能预防癌症,胆固醇、高血压和血糖等健康指标也会改善,整体健康自然提升。”
面对癌症来袭,许多人无可避免陷入绝望,但朱医生认为生命的走向,往往系于一念之间,“我们可以选择陷入倒计时的焦虑,也可以选择让每一天过得充满意义。”
未来,他希望继续推动志愿者培训计划,“我们尝试走进校园和企业,吸引更多志愿者支援患者。许多人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人生不只是工作与琐事。”
屠龙战士精神
朱医生长期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以人道关怀践行医者的使命。2017年,他发起“Dream Makers”公益计划,号召义工小组,甚至自掏腰包,为临终患者实现最后心愿。而点燃他行动的,是一位年仅30多岁的末期子宫颈癌患者。
“那位患者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家庭还很年轻,她的心愿其实很简单,想一家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共度最后时光。我们后来安排她和家人在圣淘沙的度假别墅度假。”
医者仁心,朱医生在2018年从时任总统哈莉玛手中获颁Healthcare Humanity Award,表彰其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也是新加坡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生。
在朱医生看来,癌症不仅是身体疾病,也是一场心理战。他分享当年在英国求学的经历:“当时一位心理学教授告诉我,他做过一个简单研究,让癌症患者每天闭上眼睛,想象体内的癌症是一条巨龙,他为他们配上铠甲、剑和盾牌,让患者每天想象如何杀死这条巨龙。长期坚持下来,患者获得动力和希望,坚信‘我可以战胜它’。”
多年后,这位教授发现参与研究训练的患者,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比未干预组的生存率更高。“他们更有动力去运动、吃得更好,生存意志也更强,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也说明,心态在抗癌过程中至关重要。”
朱医生希望通过基金会,也能建立一个拥有强大心态的群体力量。“相信彼此互助的力量,可以一起战胜癌症,也让更多志愿者加入,帮助患者成为‘屠龙战士’。”
摄影 Athirah Anissa
美术指导 Chen Jinghua
造型 Angela Chu
妆发 Dorcas Yam using Nars and Milbon
时尚 E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