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园32年守护:苏慧贤医生为病患与家属打造温馨终点

创立至今32年,托福园(Dover Park Hospice)守护病患与其家属, 提供慈怀疗护。筹款委员会联席主席苏慧贤医生(Dr Karen Soh) 奉献小我力量,让个体生命的终点成为温暖的归宿。

Share this article

人生如同一场旅程,无论精彩或平淡,都会抵达一个终点。如何告别,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课题。

临终慈怀机构托福园提供全面的慈怀疗护(Palliative Care),至今已为超过1万2000名病患和家属提供护理和支持。去年,中心也正式搬迁到位于陈笃生医院综合医疗护理中心的新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照护需求。

苏医生加入组织已有12年,她说谈到临终课题,许多人过去都要避忌,但在慈怀疗护人员和政府的努力下,人们对慈怀疗护的认识提高不少,能以更开放态度面对,慈怀疗护的接受率和使用率也显著增加。

托福园筹款委员会联席主席苏慧贤医生 Dr Karen Soh。针织袖细节羊毛风衣/Max Mara。

托福园筹款委员会联席主席苏慧贤医生 Dr Karen Soh。针织袖细节羊毛风衣/Max Mara。

“2023年政府宣布一项新的慈怀疗护策略,重点是确保更多人能获得并负担得起慈怀疗护,让更多人能在家中安详善终,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愿望。根据2014年连氏基金(Lien Foundation)的一项调查,有77%的新加坡人希望在家中离世,仅30%的人实现这一愿望。”

托福园多年来不断完善其慈怀疗护计划,也从今年4月开始,将居家疗护服务扩大到全岛范围,并引入远程会诊,让病情较稳定的患者在家中也能通过视频与医生沟通。

此外,托福园也与陈笃生医院合作,通过无缝接轨的服务,让病患能更快地从医院转介到托福园住院,或接受日间护理和居家护理服务。“这简化了繁琐的行政手续,意味着在生命倒计时阶段,病患能与亲人共度更有意义的时间。”

究竟如何让生命温暖谢幕?苏医生认为,在疗护过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身体和医疗照顾,还包括心灵的抚慰。“这涵盖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很多时候,病患可能面对一些难以化解的心结,或与家人之间的冲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之道,达成和解,这点尤为重要。”

慈怀疗护也关注照护者的心理健康。“我们的注意力通常放在病患身上,忽略照护者的需求。我们坚信,照护者不仅要有照料病患的技能和知识,还需关注自身健康。每个月我们都会组织咖啡聚会,将照护者们聚在一起,相互支持鼓励。我们也教导照护者Namaste Care疗法,通过轻柔的按摩,为病患带来舒适的慰藉。”

尽管慈怀疗护在过去10年取得显著进展,苏医生认为当前的支持仍不足。“作为非盈利组织,托福园需要政府和公众持续的资金支持,以及更多志愿者的加入来扩展服务,确保有需要者能承担得起服务。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宣导活动,提高公众对慈怀疗护的认识,鼓励人们讨论临终关怀相关的话题。”

今年8月,托福园将举办年度筹款晚宴。“晚宴主题是蜕变,象征着我们迁入新址所经历的转型,也反映了我们在生命旅程的演变。我们期待来宾穿着闪耀的服饰,参加这场充满活力的派对,晚宴将呈献精彩的舞蹈表演和现场乐队演奏。”

晚宴所筹集的善款将用于支持托福园的三大主要服务项目——住院护理、日间护理和居家护理,以确保患者在不同护理环境中都能获得高质量的照顾。

“作为筹款委员会一员,我听过许多温暖的故事。例如,有一位患者希望在生命最后阶段与相爱多年的伴侣结婚。中心人员为他们策划一个简单的仪式。一周后,那位患者安详离世了。我认为这正如托福园的口号所说的每一个瞬间都很重要。我希望提醒人们珍惜重要的人,尽可能与亲人创造美好的时刻。这些时刻并不需要大张旗鼓,与父母共享一顿简单晚餐,或繁忙之余抽出时间陪伴家人,就已足够。”

爱就像一个回力镖,付出的爱心,终将回归到自己身上。“参与慈善工作,赋予我巨大的力量,也让我学会谦卑。能提升他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特权,让我反思上天赋予我的角色与责任,强化个人价值观,也教会我停下脚步,珍惜自己的幸运。在许多方面,我都受到了上天的眷顾,能为他人带来好的结果,哪怕是微小的贡献,我也希望能尽力做到。”

摄影 Veronica Tay
美术指导 Eric Choon
造型 Dolphin Yeo
发型 Aung Apichai using Kevin Murphy
化妆 Amy Chow using Cle De Peau Beaute

Share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