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爵士协会主席林建鸿博士:用音乐连接社会与人心
爵士,不仅是一种音乐类型,亦是自由、包容与交流的精神象征。新加坡爵士协会主席林建鸿博士(Dr Edmund Lam)冀望让爵士走出音乐厅,贴近生活,让音乐成为连接社会的力量。
文 / 王莉雁 /
林建鸿自2019年起担任新加坡爵士协会(Jazz Association Singapore,简称JASS)主席。他也是新加坡作曲与作词人协会(COMPASS)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并于1999年至2010年间担任国际作者与作曲者协会联合会(CISAC)亚太分会主席。
CISAC是代表来自103个国家、超过200个成员的组织,他在任期间积极推动制度化建设,提升对区域音乐创作者的权益维护。
作为新加坡音乐领域的长期支持者,林建鸿在管理音乐人组织与维护创作者权益方面,累积了丰富经验与专业知识,这份坚持也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
新加坡爵士协会主席林建鸿博士(Dr Edmund Lam)。
Jazz Association Singapore JASS Dr Edmund Lam
“我第一次接触爵士是在90年代初。加入COMPASS后,接触了各种音乐。当时新谣风潮正盛,我认识了梁文福,也结识了Jeremy Monteiro。他是JASS现任执行董事兼音乐总监,是我最亲近的朋友之一,也正是通过他,我开始真正了解爵士。”
爵士对他来说,有着独特的魅力。“爵士的精髓在于自由与即兴,每一场演出都不尽相同,不可复制。每位爵士乐者都有自己的声音,在舞台上互相交流、火花碰撞,这也是爵士的迷人之处。”
JASS今年迈入创立第九个年头。除了在音乐厅举办正式演出,协会也积极将爵士带入公共空间,让爵士更贴近大众。“我认为最明显的变化,是我们的观众群越来越广。我们过去在新加坡植物园举办的户外爵士音乐会,观众人数多达数千人,跨越不同族群。”
JASS也肩负培养新一代人才的使命,设立奖学金计划,支持年轻音乐人出国深造。“我自己也是奖学金制度的受惠者。在李光耀时代,我有幸获得奖学金,到日本留学五年。许多年轻人虽然有潜质,但他们的家庭往往难以负担海外音乐教育的费用,因此我们希望提供实质的帮助。”
JASS至今已资助12位爵士奖学金得主,多位学生也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包括萨克斯风演奏家方玮(Sean Hong Wei),受邀与Dizzy Gillespie乐团定期巡演;李安祈(Lee Ann Gie),于今年荣获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颁发的Sir Roland Hanna Memorial Award;以及国家艺术理事会青年艺术家奖得主、张学友世界巡演指定长笛演奏家许凯翔(Rit Xu)等。
协会也通过国际合作与演出,为音乐人搭建通往世界舞台的桥梁,并在日后将经验带回新加坡,提携后辈,为本地音乐圈注入生生不息的动力。
协会每年都会通过慈善晚宴筹款,今年JASS Benefit Gala将于2025年11月16日在香格里拉大酒店(Shangri-La Singapore)隆重登场。“今年晚宴聚焦两大主题,一是庆祝新加坡建国60周年,呈献多首60年代经典曲目;二是庆祝我们音乐总监Jeremy Monteiro的65岁生日,演奏他的动人代表作。”
晚宴所筹资金将用于推动本地爵士发展,展开更多社区演出项目,培养下一代爵士人才,同时为音乐人提供实际支持。“爵士乐手不同于一般上班族,他们没有固定雇主,协会因此设立Jazz Support Fund,为在生活或健康上遇到困难的爵士乐者提供援助。”
晚宴也是展示新加坡爵士音乐人凝聚力的平台。“今年我们将汇聚三代爵士音乐人,希望透过这场演出,让支持者看到本地爵士音乐的多样性与延续性。本地爵士拓荒人物Louis Soliano、中生代爵士女伶Alemay Fernandez,以及冉冉升起的新声Vanessa Shavonne等多位音乐人将同台献艺。”
2026年2月28日至3月28日,JASS也将举办大型音乐节Lion City Jazz Festival 2026。为期一个月的音乐节将呈献音乐会、工作坊与主题讲座等丰富活动。“这次的音乐节不仅面向公众,我们还会邀请国际爵士名家在本地举办大师班,与年轻音乐人交流,给予指导。亮点活动将是一场公开音乐会,届时爵士名家将与音乐新生代同台演出,彼此交流,也让年轻音乐人在实践中学习。”
展望未来,林建鸿希望JASS在新加坡及区域音乐生态中继续扮演“连结者”的角色,让不同世代的音乐人彼此切磋、扶持,也让优秀的爵士人才有机会与国际接轨,同时把爵士社群与更广泛的社区民众连结在一起。
美术指导 Chen Jinghua
摄影 Athirah Annissa
造型 Angela Chu
妆发 Dorcas Yam using Nars and Milbon
造型 Brunello Cucin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