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家黄丽谚在技艺与概念之间找微妙平衡点

手工陶艺的魅力何在?本地陶艺家黄丽谚分享创作挑战与成长,并在技艺与概念之间找到微妙平衡点。

Share this article

手工陶艺是时间慢熬的产物。从古至今,烧窑的过程都少不了时间的沉淀——古代窑烧,从点火到冷却,往往需要七昼夜甚至更长。即使在现代科技加持下,气窑和电窑也通常须耗时八小时以上。手工陶器凝聚匠人的专注与心血,那份独特的温度和质感,是机器产品所无法取代的。对于本地陶艺家黄丽谚(Adrienne Jeanette Wee)而言,陶艺的魅力正是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微妙平衡。

“与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不同,陶艺的独特之处在于背后的科学原理。从挑选黏土种类、调配釉料,到精确掌控烧制过程,这些步骤共同构筑了艺术呈现的基础。然而,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意外也屡屡发生。每一次意外,都促使我回到设计的起点,重新思考并深化创作。尽管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却充满惊喜和快乐。”

Jeanette在2010年前往日本大阪交流,在那里首次接触到陶艺。她的宿舍附近有一家陶艺工作室,最初,她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一节课,结果渐渐喜欢上这门艺术,最终坚持学习一整年。在首六个月里,她只学会制作杯子,直到下半年,老师才允许她尝试制作碗的形状。“当时,我有些气馁,觉得自己进步得太慢了。后来我才明白,这正是日本学习手艺的方式。要掌握一项技能,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打好基础和坚守纪律,才能更进一步。”

Credit: ICON Singapore

2017年,她辞去两年的公务员工作,申请日本Kasen Pottery陶艺驻地项目,在第12代陶艺大师Hiroshige Kato的教导下,磨炼陶艺技能。在新加坡,她则师从著名陶艺家伊斯干达·贾里(Iskandar Jalil)。她说:“导师Iskandar Jalil教会我,用心创作每一件作品以及尊重制作过程。尽管实践与实验是陶艺的核心,但专注与真诚的心态同样不可或缺。正如生活中常常事与愿违,我们也需接纳失败,适应变化,并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陶泥教会我坚持原则,勇敢面对不确定性,不对自己过于苛求,并在创作中保持真诚心态,这也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

许多人在追寻梦想的同时,也得考虑长期发展和生计问题。因此,今年34岁的Jeanette肩负着双重责任:一方面,她以艺术家Jean Adrienne的身份接受私人委托,尽情发挥创造力;另一方面,她经营Ves.Studio陶艺工作室和学校,管理团队并推动业务运作。她坦言:“这是我每天面临的挑战——平衡多个角色常常让我感到精疲力尽。我创立Ves的初衷,是希望打造简约、轻便且实用的陶艺作品,设计理念是简洁即艺术。然而,这与我个人创作风格截然不同,我正在思考如何将二者结合,专注打造独具特色的手艺。这仍然是我亟待解答的问题,希望能尽快找到答案。”Jeanette的艺术创作核心围绕其“Balancing Act”(平衡技巧)系列,深刻体现她的艺术理念。

“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功能性物件,如杯子或碗,巧妙地平衡在一个有机且非功能性的雕塑形态之上。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现细腻形态与坚固雕塑体之间的冲突美感,也反映我对生活中挑战与喜悦之间平衡的深刻思考。”

创作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伴随着“破碎”的瞬间。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努力,才能迎来一件满意的杰作。因此,最令Jeanette欣慰的时刻,是当客户能与她的作品产生共鸣。“每次尝试新想法时,遭遇失败总让人沮丧,那时需要停下来,休息片刻,调整自己,再继续前行。我对作品要求严格,所以当我终于完成一件成品时,即便只有一个人赞赏,这也足以让我相信,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摄影 Angela Guo
美术指导Chen Jinghua 
造型 Dolphin Yeo 
妆发Angel Gwee using Tom Ford and Hanz de Fuko
时尚 丝绸印花连衣裙/Hermes

Share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