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一条漫长的路。除了投入心力、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具有前瞻性以及永续的援助。由Pierre Lorinet及Bolor Lorinet夫妻于2013年创立的Lorinet Foundation致力于资助非营利团体,改善与推动蒙古国早期儿童发展及青少年就业项目,为在地家庭带来光明并为他们的未来带来希望。“基金会资金主要来自自筹,部分资金用于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近期,我们正在探索通过国际和本地筹款的方式,扩大项目规模。”
生长于蒙古的Bolor曾亲身经历物资匮乏的年代,她忆述:“生活艰苦,人们得共享日常必需品。我跟妹妹共穿同一件冬季外套,上午我穿上学,下午则由她接手。”她比其他小孩幸运的是有机会接受教育,掌握自己的命运。自身经验让她领悟教育远比只给予金钱援助更重要。夫妻理念一致,Lorinet基金会创立之初,他们与顾问Nathalie Moral费时数月确立基金会使命、价值观与方向;成立至今初衷未改。
他们透露,基金会初创期与OneSky联手推动Building Better Futures项目,提升蒙古包区家庭生活质量。“此项目与基金会儿童保育与教育项目目标一致,我们为家长提供培训,让他们了解早期大脑发育的重要性,如何及时回应孩子需求,同时为贫苦家庭提供安全游戏活动空间。”自2020年起13年期间,该项目已惠及5700多名儿童,培训超过1200位父母和500名幼教专业人员。“OneSky与蒙古各级政府合作推动政策改进,并在公立幼儿园中扩展培训。下一阶段我们将把此项目从乌兰巴托扩展到整个蒙古,让更多家庭和照护者受益。”
此外,基金会还资助了Asia Foundation所推动的‘Let’s Read’,此项目专注于提高当地居民的识字率。夫妻倆分享成功个案,“住在蒙古包区的Khaliun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发现女儿参与了‘Let’s Read’项目后,变得更活跃也更具好奇心。孩子的改变让她深受启发,继而申请加入社区阅读项目(Community Readers Program)。Khaliun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父母在获得更多支持时所能够创造的成就,并让我们见证了识字教育和家庭支持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力量。”
谈到基金会这些年的转变,夫妻认为,疫情前基金会幼教项目聚焦无法进入教育体系的孩子。“疫情让我们意识到父母在儿童发展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也促使我们在幼儿保育和教育(ECCE)项目中优先支持家庭照护。这个转变让我们更加关注如何赋能父母,帮助他们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确保孩子的成长不仅仅依赖于正规教育。
Pierre与Bolor目前定居新加坡,透过远程操作与蒙古团队携手推动各个项目。Bolor解释:“长线规划加上优秀在地团队让我们得以扩大影响力,参与管理同时给予团队自主权是成功关键。”她补充,“很多时候,国际组织往往带着浩浩荡荡的阵仗和美好的承诺进入社区,但却很快离开。我们则长期驻扎在当地,深入了解社区需求,提供持续支持来建立信任,即使在疫情期间也从未停歇,始终与当地组织保持紧密合作,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关系。”
早期基金会援助聚焦蒙古和东南亚地区,这六年基金会逐步将重心迁移至蒙古,特别是占乌兰巴托60%人口的蒙古包区(ger disctricts),目标是透过幼教和青少年就业项目,推动永续性社区改革。基于资金支援短缺等因素,Lorinet基金会是少数在蒙古推动幼教项目的组织;除了积极筹募资金,强化政策决定外,如何将具潜力的项目触及偏远地区的游牧儿童是一大挑战。除了复杂的社会体系和辽阔的疆土,蒙古的在地非营利组织数量稀少且经验较浅,因此找到能够执行大规模项目、具备卓越能力、健康结构和稳定运营的当地合作伙伴非常困难。
许多组织也缺乏扩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先考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为合作伙伴提供非财务支援和咨询,同时与经验丰富的国际组织合作,将项目措施本土化;并支持小型基层组织,帮助它们更好地与国际大型项目对接和运作。”谈到未来十年的愿景时,他们说:“确保每一位蒙古小孩都能获得优质的托幼和发展机会,青少年都能顺利就业。”
摄影 Clement Goh
视频 Cino Chee
美术指导 Eric Choon
造型 Angela Chu
化妆 Amy Chow using Burberry Beauty
发型 Dorcas Yam using bed head by tigi
时尚:on Pierre Lorinet /Brunello Cucinelli ; on Bolor Lorinet/Loro P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