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名师山本显理用建筑 环抱人心的孤岛

超过半世纪的建筑生涯,日本建筑名师山本显理(Riken Yamamoto)的作品始终围绕一个命题:建筑的社会性,通过空间构筑,重塑社区关系。

Photos courtesy of Tom Welsh for The Hyatt Foundation
Share this article

作为202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80岁的山本是继矶崎新、安藤忠雄、坂茂和伊东丰雄等人之后,第九位获此殊荣的日本建筑师。今年6月,山本应邀前来狮城,出席新加坡建筑节Archifest 2025 Singapore),担任主讲嘉宾,分享其设计哲思。

现代都市高楼林立,节奏快速,生活便利,但也容易让人置身于各自独立的封闭空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逐渐变得疏离。在山本的作品中,建筑不仅是钢筋与水泥的组合,更是为人们创造交流与相遇的场所。无论规模大小,他致力于模糊公共与私人领域的界线,以通透的设计拓展环境,为人们提供凝聚的场域。

建筑是可见、可触的实体,通过建筑,我们能建立出一个无形的社区系统。把无形变成有形的存在,这是建筑师的工作。

町屋里的社区记忆

自1973年创立个人事务所以来,山本的作品遍布日本、中国、韩国和瑞士等地,涵盖住宅、市政空间与城市规划项目等,代表作包括名古屋造形大学、横须贺美术馆和苏黎世机场THE CIRCLE等。

山本出生于横滨,童年时代住的日式传统町屋,是兼具商店与住宅功能的空间,邻里人家紧密相连,构成稳固的社区网络,也为他作为建筑师所秉持的社会责任精神,埋下种子。

在学术训练中,山本的设计观透过大量的观察与调研进一步深化。大学时期,他师从日本建筑大师原广司,曾随导师走访世界各地,调查不同地域的聚落系统。当时同行的还有隈研吾、小嶋一浩等后来成名的大建筑师。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原广司的研究室工作。原广司的代表作大阪梅田蓝天大厦、JR京都车站,不仅满足功能需求,也是城市的象征与公共地标。原广司对他带来深远的影响,让他深刻意识到建筑对社区的意义。

“我也从原先生那里学到很多古希腊城邦和聚落文化知识,这对我帮助很大。后来我读到哲学家Hannah Arendt的“The Human Condition”。虽然她是一位哲学家,但她非常理解现代建筑与体系的意义,也给我很多启发。”在他的个人著作“The Space of Power”中,山本进一步探讨古希腊、社区体系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坚定了他“用建筑构建社区”的信念——建筑不应孤立存在,而应与社区、与社会建立联系。

他强调:“如何判断一个建筑是不是好设计,其实很困难。但我认为,如果一个建筑能和周边建筑产生某种联系,凝聚在那里生活的人,那才算是好建筑。开放性在设计中非常重要,对外开放,向社区的人们开放,如此它就能成为社区的一个象征,而不仅是一个建筑。因此,每次我在设计建筑时都会思考一件事,如何让它向更多人开放?”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 SINGAPORE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Photo courtesy of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 SINGAPORE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消弭世界的隔阂

在山本看来,建筑的开放性不能只停留在美学层面,还必须兼顾功能性,“大多数公共建筑其实都对外封闭,不仅在日本,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所以我每次做设计,都尽量让它开放。即使是非常私密的建筑,它都有可能向社区开放。”

他以2000年设计的广岛市西消防站为例。传统消防局多半是封闭的,而这座建筑采用玻璃百叶窗外墙和玻璃内墙,整个空间显得通透明亮。行人可以清楚看到消防员在中庭的日常训练,建筑内部也设置公共区域,为居民创造了认识消防工作的机会,同时承担起防灾教育的功能。

“广岛市西消防站的设计非常开放,里面有大量训练活动,消防员也会主动与社区里的人互动,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发生灾害,需要当地居民的协助,所以彼此须要积极建立关系。对消防员来说,建设社区也是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小朋友经常会来训练现场观看,这是一个很有趣、向居民开放的场域,而这种消防局设计方式其实非常少见。”

推动“开放性”从来不是易事,即便是像他这样的大建筑师。山本直言每一次都是挑战,有时客户也会拒绝。面对质疑,他会尝试从实际利益角度出发去说服业主,开放性空间更具功能性和吸引力,既能造福社区,也能为公司自身带来价值和经济收益。

这种理念同样体现在他的住宅设计中。现居横滨的他,为自己设计的住所 GAZEBO,就通过露台和屋顶的设计,创造与邻居互动的机会。让空间、人和自然合一,这种精神最早可追溯到他的第一个建筑作品。

广岛市西消防站。

广岛市西消防站。

Photo courtesy of 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1977年他的第一个项目山川山庄(Yamakawa Villa)就大胆打破常规。山庄位于长野一处林地中,最中心的客厅区域完全敞开,没有窗户和门,与周围的树木草地融为一体。“山庄建在海拔 1700 米的山上,夏季气候凉爽宜人,冬季则因严寒与积雪无法居住。但在冬天,有时候附近的动物会过来这里避寒。”

对他而言,这座山庄极具象征意义,近年他也从业主手中将其买回。“虽然我不常回去,但夏天在那里非常舒适。每次我去的时候,邻居们都会过来串门,我喜欢这种氛围。这是我的第一个作品,从那以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空间开放给外界。开放的空间让人很舒服,能接触空气,连接周边环境,即使是在城市中,这种做法也有助于与社区建立联系。”

山本的第一个项目山川山庄。

山本的第一个项目山川山庄。

Photo courtesy of 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面向未来的设计

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各行各业,建筑设计行业也不例外。究竟AI是一种能释放创造力的工具,还是会夺走设计的灵魂?他选择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看待:“AI 对于做好设计很有用,但它只是一个工具,不是我们的导师,这一点很重要。有时AI会犯错,我们往往很容易发现这些错误,即便是极其细微的错误。比如,如果用AI生成一个人体,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它和真实人体的差别。因此,使用AI很容易,但我们必须把它当作工具来看待。”

展望未来,山本谈到正在委内瑞拉进行的一个项目。当地约60%的人口生活在贫民窟,但社区关系紧密。“我的项目就是要探讨如何将这些贫民窟改造成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将社区体系和建筑体系结合。在当地,这种社区叫做Barrio,类似于印度尼西亚或马来西亚的甘榜,或者菲律宾的 Barangay。它们的名字不同,但概念相似,都是紧密联系的小型社区。”

The Circle at Zurich Airport 会展中心。

The Circle at Zurich Airport 会展中心。

Photo courtesy of 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相比之下,他认为在高度城市化的亚洲地区,想要设计不同住宅体系的挑战,难度更大。“因为那里通常有着很强的官僚体系。但即便如此,如果能找到好的理念并与建筑师沟通,改变还是有可能的。”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Alejandro Aravena曾如此评价山本:“他是一位令人感到安心的建筑师,让日常生活过得更有尊严,让惯常的事变得非比寻常,让生命从平静走向辉煌。”

始终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精神,累积无数出色的作品,当被问到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世界带来什么改变,山本如是说:“建筑是可见、可触的实体,通过建筑,我们能建立出一个无形的社区系统。把无形变成有形的存在,这是建筑师的工作。许多人或许无法了解社区和建筑之间的意义,但对我们建筑师而言,通过设计去营造社区体系是很自然的事。”

Share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