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yan基金会坚持举办免费展览 将艺术带入每个角落
律师司晏窿(Ryan Su)2012年创办非盈利艺术基金会The Ryan Foundation,通过举办免费展览,向新加坡民众推广艺术意识,并促进社区建设。
文 / Hayley Zhang Yujie /
在新加坡管理大学就读法律系期间,本地律师司晏窿(Ryan Su)曾远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交流学习,意外开启与艺术的不解之缘。他说:“相比大学课程,我对艺术及艺术法律(Art Law)更感兴趣,因此经常抽空到伦敦的苏富比艺术学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选修课程。在那里,结识了许多艺术律师、收藏家和画廊主,迅速融入艺术圈。”出于对艺术的热爱,Ryan在2012年创办非盈利艺术基金会The Ryan Foudation(简称TRF), 并于同年在吉门营房(Gillman Barracks)举办首场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摄影展。
“艺术作为社会的产物,理应与社会共享。”这一理念成为TRF成立的核心动力,旨在通过免费举办艺术展览和活动来提升公众对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的认知。迄今为止,基金会最成功的项目之一是2018年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联展“Unhomed Belongings”。此展览邀好莱坞华裔女星刘玉玲(Lucy Liu)首次以艺术家身份到访新加坡,并同本地艺术家Shubigi Rao携手探讨各自对身份认同、人际关系等课题的关注和解读。开幕之夜吸引逾5000名参观者,包括不少基金会以往展览的常客,令平日宁静的博物馆格外热闹非凡。
至于较小规模的活动,基金会于2017年在Gillman Barracks策划首届收藏家展览“Re|Collecting Asia: Selections from Singapore Private Collections”。当时,原定计划中的收藏家无意参与,策展人也需调整,展览一度濒临取消。关键时刻,Ryan接手项目,并在新一批收藏家的支持下,得以圆满举办,成功展出新加坡艺术家黄汉明(Ming Wong)、王文清(Jimmy Ong)和赵仁辉(Robert Zhao)的杰作,意义深远。他透露:“亚洲艺术收藏家通常比较低调,鲜少公开露面。然而,他们也意识到将这些作品展示出来,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Ryan指出,当代艺术在新加坡仍属于小众领域,主要原因之一是购藏途径受限。“博物馆的特别展览一般需要购票入场,无形中提高了费用门槛。因此,我坚持确保TRF筹办的展览都是免费的,即便面对外界压力,也不收取任何费用。我们的坚持能让更多人在没有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接触和体验当代艺术。”
身为一名艺术律师,Ryan的工作涵盖艺术家在知识产权、代理权和公平报酬方面的问题。他说:“我经常代表艺术家维权,看到他们的创意遭剽窃,未能获得应有的报酬,或者在谈判中处于劣势等,令我深感不平。TRF作为一家艺术组织,同样面临诸多挑战。然而,我们始终坚持不接受外部捐赠,而是依靠内部资源运营,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公众的艺术意识。”
疫情期间,基金会被迫暂停大型展览,但也因此得以重新审视其运营模式,转向策划更小规模、氛围亲密的展览,以确保公众的高质量体验不受影响。他提到在2019年前后,许多由艺术家主导的小型创意项目如Starch、Comma Space和Supper House纷纷出现。“这些艺术空间不仅吸引新的观众群,还将艺术的触角从市中心延伸至Tagore Lane等区域,同时为新近毕业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成为他们进入大型画廊前的重要跳板。我们也逐渐意识到,虽然大型展览能吸引大量新观众,但更小和私密的项目同样具备独特价值。”
展望未来,TRF将迎来众多改变。在疫情期间完成博士论文的Ryan,为专注法律职业,于今年辞去TRF董事职务,继续担任创始董事及顾问,由陈志鸣(Adrian Chan)接任领导基金会。他说:“我们仍有一些大型的新展览等待发布,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小型项目。我一直密切关注艺术领域,并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如国际双年展、毕业展以及博物馆开幕仪式等。艺术无处不在,或许未来发展方向是将艺术、时尚、音乐、文化、建筑,甚至法律领域相结合。这是我当前的愿景,希望这将助力新加坡成为真正的艺术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