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来到林子平的家,访问在他位于二楼的画室进行。原本担心他的体力,想将访问尽量维持在半小时内,重点问与答,最后不知不觉聊了50分钟。
|
林子平前半生32年投入教育工作,后半生全心投入艺术,80年代以新加坡岛国风光为主题的系列画作,广受瞩目,毕生累计万余幅画作。对艺术纯粹的爱与坚持,让他在晚年开创灿烂的艺术道路,也赢得非凡荣耀。1963年、1981年和2016年,三度获颁国庆勋章;2003年,再获颁新加坡艺术界最高荣誉文化奖章。
与大师面对面,他听觉不太灵光,但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谈起创作,思路与记忆力清晰,语气眼神中的热情,充满感染力。他提起访问前一天画画,从早画到晚,却怎么看都不满意,一直琢磨着如何画得更好,失眠至凌晨2点才入睡。
岁岁年年,在创作道路上潜心摸索,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永不言倦的精神,也让这林子平依然保有最初的创作激情和灵感。
在我脑袋里,全都是画,走在路上、生活上看到什么,都充满了画面。走到陋巷,看着残墙,我也觉得好看。“
艺无止境
2021年对林子平而言,也是别具意义的一年。6月15日,个人画展“墨魂:林子平百岁作品展”掀开序幕,20幅展品画作,主要是他在2020年后创作的新画,从代表性的岛国风光到抽象派书法,展现人生不同阶段的作品。同日,资深媒体人云大篪(Woon Tai Ho)撰写的英文书“Soul of Ink: Lim Tze Peng at 100”推出。中文版《墨魂:百岁林子平》也紧跟在本月面世。
谈到创作心路历程的改变,他说是从我看我画,转化到我思我画,“过去写生,画马来甘榜、新加坡河和旧街景,是我看我画,现在老了,只能在家动脑筋,用旧稿再创作,是我思我画。”
我思我画的精神,也让他在创作上更不拘一格,追求意境之美,“以前画作比较写实,小小细节都好好画出来。现在创作求变,想随意一点,画出浑厚感和古拙感,那才是我理想中的画。”
林子平十几岁就对书画产生兴趣,从书法、水彩、水墨画到油画,无师自通,自学成家,也使他不受传统框架束缚,敢于独辟蹊径,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于是开创了画中有字、字中有画的抽象派书法“糊涂字”。
问到哪个创作时刻带给他最大的满足感,林子平笑着摇摇手,“我画的时候感觉很好,可到了明天,一看又觉得还可以更好,永远不满足。”
艺术是生活,也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我常对年轻人说,画画不可投机取巧,也没有捷径可走,要认真,打好基础。一个画家要虔诚,要比宗教家来得更虔诚。”

艺术家的独特视角
听林子平谈画画经历,趣味盎然。退休前,他是新民小学校长,离开那年,董事部和家长都希望他留任,但他想到当时新加坡正在发展,许多景物都在消逝,记录社会风貌变迁的工作刻不容缓。“退休后,我每天早上出门,一天画两张,日以继夜地画,连亲戚吃饭应酬,我都没办法去。”
如今人们从他的画中,还能窥看岛国旧时朴质的风情,也让他的画不仅是艺术,同时承载珍贵的历史价值,为时代留下美好印记。他常被喻为爱国画家,林子平说一个画家不画乡土,不爱自己的乡土,就像没有根的树, “画家要画眼前最熟悉的东西,才会画得好。”
谈写生,林子平神采飞扬,“我喜欢那些旧街景,像窗口,晒衣服时的红黄绿色彩,街道卖菜的红头巾,一切都很自然,很好入画。我现在也会用旧稿再创作,让它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到老都有东西可以画。”
艺术家还要像修禅一样,大道至简,练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眼力。“以前几个朋友一起去画街景,街上一大堆人,朋友一直画不好,问我怎么画,我说我把人当作一块块石头,三角形、圆形、四角形,随意一点,画出来有动感。我经常是越乱的地方,就画得越好。”
他爱岛国这片土地,以画笔忠实记录生活一景一物,信手拈来入画,也入心入魂,“在我脑袋里,全都是画,走在路上、生活上看到什么,都充满了画面。走到陋巷,看着残墙,我也觉得好看。”
画画不可投机取巧,也没有捷径可走,要认真,打好基础。一个画家要虔诚,要比宗教家来得更虔诚。”
林子平回忆,有次在陋巷写生,路人走来,认为那里又脏又暗,没什么可画,要带他去画新盖的大厦,他婉言拒绝,“我画好后,那人走回来看,很惊讶,想不到陋巷这么好看。艺术家的眼睛和一般人不同,我天天看电视,看的是色彩变化,出门看景物,脑袋里也都是图。”
还有一次,他到邻国马来甘榜写生,一个村民围观,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画老甘榜屋,摇摇头跑了。“甘榜屋外,有人晒纱笼,一件件纱笼的颜色美得像画,我看了很感动。走廊边还挂了四个鸟笼,一个马来人在做手工,很美好的画面。我画完,那村民回来一看,也非常惊讶,说太好看了,问我是不是要拿去卖?我说不是。我画画时,没想到钱,想卖画,就不能画画。因为你想到钱,就会去讨好人家,就会失去自己的想法。”

人生财富
问林子平,是否想过自己会有这一番艺术成就?他说:“从前,我的画就是拿去给画廊,想起自己没有把那些画好好保存起来,很不对,一张几百块就卖掉了。当时家里穷,自己也没什么钱,画好了,有人要,我就很高兴了。”
“当年也有位收藏家,用12万买下我200多张画作,当时我觉得很好啊,但现在两张就可以卖到12万了。后来我跟他买回一部分,用了120万,只买回了一半的画,但因为我很喜欢,就买了。”林子平呵呵笑,没有怨,世事如棋,谁能料到。
人一世,最珍贵的是什么?对林子平而言,是奉献,做有价值的事,方才不枉此生。“我觉得一个人来到这世界,是很不容易的事,不应该只是在意钱,应该做一些好事留给下一代,不要随意匆匆地过。我想做些有奉献的工作,所以拼命画。”
他的心愿是能有一所个人美术馆,将自己引以为傲的作品送给国家,留给下一代人欣赏。“如果能有个美术馆,我会把多数作品都放里面,其他人的好作品也能放在里面,我希望好作品不会消失。好作品可以卖钱,卖百万,但我不会卖,我希望把它们奉献给国家。”
健康也是一种人生财富。关于养生秘诀,他说平常不敢吃肥肉,三餐清淡,肉吃得少,也不吃太饱。心灵养生,则靠创作艺术,潜心创作的过程,让人心情愉悦,畅快淋漓,常年保持良好的精神品质,“我和朋友说,搞艺术,可以长命,因为你一直都在想,想着要怎么画更好。”
毕生追求艺术,林子平依然不屈不挠,未来还想挑战尺幅更大、画更有气魄的作品,“也有人告诉我,年纪这么大了,还想画大幅作品,一定画不来,我说我还可以。”林子平笑着说:“我画画的时候,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无形中也在运动,还要动脑,所以人也不会痴呆,就会long life。”

学画先学做人
林子平生朴实谦卑,气度宽厚,在艺术界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他说,一个画家成功与否,不只是作品,而在于做人,“古人有句话,作字先做人,其实学画也要先学做人,人品不好,不能搞艺术。”
他一生没收徒弟,但别人拿画让他评点,也从不吝于赐教。点评时,他总是说好话, “大儿子就说我,那人的画真差,你还说他画得好,这是在讲骗话。我说以他的程度,现在就是这样了,说了实话以后他没有信心,就不喜欢画了,所以我都强调他好的地方。”
在圈子从不与人树敌,也少应酬。现在生活中,每天三餐以外,他都待在画室,写字画画,林子平笑说:“我怕很多人来找我,因为时间非常宝贵,比金钱更珍贵。画好的作品留下来,百看不厌,自己也感到很快乐。”
美术指导 Chen Jinghua
摄影 Veronica Tay
造型 Grace Lim
理容 Amy C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