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 Yu Lan

蒋玉兰 典藏臻品

本地名媛蒋玉兰跟艺术之间的渊源起始于微时,她的父亲画得一手好画,她自小就在充满着艺术氛围的环境里长大,哥哥是一位艺术收藏家,常出入拍卖场,珍藏了不少著名的世界名画。蒋玉兰在父兄的耳濡目染熏陶下对画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生活除了时尚和饮食,收藏画也是一种反映内涵和品味的表现。画家通过作品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法,我们可以通过画观察画家的兴趣。因此,每一幅画都是不一样的。当你很专注欣赏一幅画时,就会开始想象那位画家是在什么背景、心情下创作;每次赏画的意境都会随着自己的心情而改变,这是很有趣的。”

Jiang Yu Lan由于启蒙得早,她的收藏之路也比一般人更早开始。“20年前我就已陆陆续续收藏画作。出国逛画廊时,看到喜欢的艺术品就会买下来。一些比较难找的画作则会请相熟的画廊为我找寻。 ”

蒋玉兰的住家摆放了不少东西方艺术品,除了有西方的油画、巴洛克风格的陶瓷作为装饰;更有不少让人赞叹的东方大师级作品。用餐区的墙上就挂了一幅由东南亚殿堂级画家李曼峰所绘的鸽子,循着往二楼的阶梯拾级而上,陆续会看到李曼峰充满民族风格的巴厘岛女郎人像铅笔手绘画、著名的家禽油画。卧室里的墙上更是左右开弓,一边裱着中国国师级画家徐悲鸿的骏马图,一边则是齐白石的著作,弥漫一室艺术气息。

艺术这个大千世界极其丰富,各门各派各有千秋,虽然收藏了不少中西艺术精品;先生钟情油画,蒋玉兰却独爱东方画家。“我热爱中国历史和文化,从以前开始就很喜欢中国的水墨画,特别喜欢齐白石和李曼峰。收藏画时无形中就往那方面寻找。徐悲鸿和齐白石是中国国师级画家,他们的画都被珍藏在美术馆里。他们去世多年,他们的作品甚具收藏价值。”

众多珍藏当中,蒋玉兰收集最多的,要属东南亚南洋画风先驱画家李曼峰的作品。李曼峰的作品在多年前曾创下香港富士比东南亚现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创下东南亚艺术家作品拍卖价格之最。

蒋玉兰说:“李曼峰最出名就是画鸽子,画工细腻、神韵也描绘得非常好。我对这幅画一见钟情,后来陆续搜集了不少他的作品。那幅鸽子是他1953年的作品,属于他早期的创作。”

 

Bahareh Badiei 慧眼识珠

艺术赏析,非常主观;同一幅画经由不同的眼光和解析,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但是那种耀眼的美,让人抗拒不了。来自伊朗的Bahareh 就是对于美丽的人事物无法抗拒,小时候的她对各种绚丽的颜色深深着迷,四岁就无可自拔地坠入色彩的世界。

她在四岁就开始学习绘画,“我非常喜欢画画,常常画可爱的芭比娃娃。那时候母亲常对我说,我长大后可以当画家或者服装设计师。”可惜母亲当年的期许并没有实现。Bahareh在大学修读建筑工程,毕业后就嫁为人妇,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即使无法实现年幼的梦想,她心底对美丽的喜爱并没有被磨灭,至今依然。优雅的她眨着如宝石般的美眸,缓缓道来:“我喜欢充满美感的东西,美丽的人、美好的事物;喜欢被美丽的事物包围,艺术让我开心。 ”

Bahareh Badiei

对于艺术的喜爱让她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收集喜爱的作品。由于自小就培养与众不同的审美观,她对于收藏品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不追求潮流,反之喜欢发掘有才能的艺术家。“我常把自己画画当作我的爱好,我从来没有认真地学过画画。但是我看到那些艺术家对艺术的热忱,甚至付出所有,才换来今日的成就。他们的努力启发了我。”Bahareh曾经在本地以及迪拜举行过两次个人画展,亦曾在城中东陵购物中心开设画廊。

“我不喜欢抽象画,我喜欢有细节、有故事的作品;我不会为了画家的名气而特别收藏对方的作品,更不会因为他画了两条线而声名大噪就买下来。我欣赏的是画家为一幅作品所投入的时间以及呈现在画里的细节。”抱着这样的理念,她特别喜爱帮助怀才不遇的艺术家,“我有一个很好的蒙古朋友,她在帮助柬埔寨画家、越南画家,这两年来我也支持了他们。其实,中东地区也有很多有才华的画家,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所以当我发现很好的作品,我就会买下来。”

Bahareh特别喜欢伊朗当代艺术家Hamed Sadrarhami ,她叙述:“他才华横溢,他的画作有很多细节,他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讯息非常多,他的作品以政治、女人为灵感,结合当代和历史背景。他来自于贫困的家庭,即使身边的人都不看好他,他仍努力不懈。现在他的作品在世纪各地拍卖,我很荣幸能够透过朋友帮忙拥有一幅他的作品。 我没见过他,但曾跟他通过电话,他告诉我,为自己设定目标, 然后给予自己时间去实现你所设下的目标。”

她对韩国艺术家李宰孝(Lee Jae-Hyo)的人像雕塑《Depression 》非常喜爱。李宰孝的代表作是把钉子弄弯曲后重塑,经过煅烧和打磨,再用来创作精致的雕塑。李宰孝又利用雕塑的立体感。“那是跟他的身体同等比例的雕塑,我非常喜爱这个作品,总觉得自己跟和它之间有一种共鸣。”

叶佩芳 追求不完美 

“灵感取材于生活。”这是本地美容集团Jean Yip 创办人叶佩芳从中国知名雕塑家陈文令身上学会的一点。她和陈文令因为艺术结缘,两人从当初的画家、收藏家的关系,升华成朋友。

她谈起最近发生的一件趣事。“陈文令还没成名时,我在中国见过他的作品,觉得很特别,没想到我们后来变成了朋友。他最近来新加坡,我请他吃意大利餐。餐点上桌时,他用手机把餐桌上的意大利饺拍下来了,说回去之后就能做成作品。他的举动让我了解到灵感原来是可以从这样的方式获取的。”

叶佩芳从小生长在艺术之家,她笑称叶家人的血液里都有有那么一点点的艺术细胞,除了唱歌,对于绘画也甚具天份。“因为艺术,我才开始踏入美容界。 有时会从画里的色彩获得灵感,应用到发型设计上。”

她自小习画,认为通过绘画能够陶冶性情,更能够把内心的真实情绪透过画布展现出来。 “不管心情好还是坏,我都会画画。心情好的时候,色彩表现丰富;反之用色就会偏向暗沉,当下情绪诚实地表现在作品里。”去年,长女黄馨慧结婚时,叶佩芳也特别发挥长才,画了一幅色彩斑澜,象征爱的光辉的抽象画送给小夫妻当做结婚礼物。

经过多年绘画经验累积,她从懵懵懂懂的门外汉变成了懂得鉴赏的收藏家。叶佩芳看艺术有别于旁人,她认为不完美的艺术才是最完美的。这句饶富深意,她解释:“我看画时特别注重感觉,太美太匠气的画我反而不喜欢,更爱自由舒服的画风。”说着,她随手指向身后墙上挂着的美国的普普艺术家Peter Max七彩抽象画。曾经在中国上海和以色列度过童年时光的Peter Max画风随性自由,色彩丰富多元,端看鉴赏者如何感受和解读。

Jean Yip多年珍藏也成了叶佩芳家里最美丽的风景,“我很喜欢艺术,但不是所有作品都买,有独特风格才买。”她特别喜欢奥地利出生的以色列籍画家Itzchak Tarkay。他受到法国著名的印象派大师马蒂斯(Henri-Émile-Benoît Matisse)所影响,作品细腻色彩丰富,其中尤以其女性彩绘画最为闻名。

最有趣的是,画中的女士都是以他的太太为蓝图;他所绘的女性都有一双涂抹了蓝色眼影的眼睛,这也成了他的标志性特点。叶佩芳说: “我在拍卖会上看到他的作品,非常喜欢,一买就买了他的两幅油画。现在总共收集了他七幅作品。我觉的他画里的女人都呈现一种非常悠闲的神态,我也非常喜欢他的丰富的用色。”

叶佩芳买画,不是为了投资;所以买画的过程非常重要, 讲究的是当下的心情。 “我必须在很放松的情况下买画,所以每次在游轮上度假,我都会买画。度假心情放松愉悦,尤其在船上重复看了许多次之后,就会对某些画产生感觉,自然就会买下来 。”

Natasha Liok 爱的传承

家具与时装业第二代陆维婷(Natasha Liok)会接触艺术,与父母从小的熏陶密不可分。她结婚后,也深受热爱艺术的家翁和家婆影响,加深自己对艺术画的欣赏。

几个月前她与丈夫搬了新家,跟夫家同住一屋檐下,家里墙上各处挂着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增添家居的文化气息。客厅里这幅由缅甸仰光著名画家Min Wae Aung于2011年创作的作品,是她最心仪的艺术作品之一。 善于捕捉缅甸风土人情的画家,以亚克力为颜料在画布画出农夫牵牛耕田。陆维婷的家翁与Min Wae Aung相识多年,数次买下画家的画作,近年画家为答谢他送上此作品。

Natasha Liok曾在英国和美国留学的陆维婷,偏爱现代主义艺术如波普艺术,却也欣赏以乡下旧景象为灵感的创作。陆维婷的外公在马来西亚拥有自己的田地,曾经以农业为生,更让她对这幅画有感觉。“我在画里看到了漂亮的色彩,画出的风土人情,像是对我们一种提醒,提醒人们要饮水思源、富而思进。有趣的是,这幅画会在夜里折射出特别光泽,营造静谧之美。”

已为人母的陆维婷,育有三个孩子,最小儿子只有18月大。忙着照顾小儿子之余,她不忘积极培养四岁女儿和六岁儿子在音乐和艺术方面的情操。她希望以父母和夫家当年分别教育她与老公的方式来抚养孩子,从而指引孩子通向光明之路。她的丈夫和哥哥小时候经常跟随父母到艺术画廊,久而久之即对艺术产生了浓郁兴趣。

她的家翁和丈夫都爱作画,对女儿与儿子也有了影响,现在她正开始这一方面的栽培,例如她趁着学校假期请私人教师上门来教画画。“与其给孩子玩iPad或上网看Youtube,让他们沉浸在画画或音乐之中,以艺术陶冶性情更佳。这个年纪的孩子精力很旺盛,但如果为了迎合他们,给他们进行一些很具刺激性的活动,日久反而会影响他们的专注力。画画,倒是可以让他们发挥创意之余,也靠感官去体验艺术,培养耐心。”

Rasina Rubin 艺术人生 

对于本地画廊Galerie Belvedere总裁Rasina Rubin而言,艺术从小就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11岁那年,她与家人离开新加坡到比利时生活,当时每个星期母亲都会带着她和哥哥走访当地的博物馆,沉浸在具有丰富欧洲文化艺术气息的环境里。

“就这样,我开始接触艺术,逐渐熟悉艺术大师Pieter Bruegel、Rembrandt Harmenszoon和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等的作品。我的爸妈爱收集画作,这对我的生活和事业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在巴黎留学时,她每个周末都会抽时间到不同的博物馆度过悠闲下午,浸泡于人文与艺术的氛围中。

身为画廊老板,她收藏无数个艺术作品,要她挑出个人最心仪的一个,她表示实在无法取舍,难做选择。不过,这个摆放在客厅的铜雕像,是她有一次为了公事到瑞士苏黎世考察时,从客户手中接过的礼物,很深具意义。

Rasina Rubin创作于2010年的铜雕塑,是瑞士雕刻师Kurt Laurenz Metzler的作品,他喜欢以人为灵感,擅长透过铜铁雕塑,以幽默戏剧化方式诉说城市人的故事。一幅幅极具现代感的生动作品,备受世界名人和富豪追捧收藏,例如挪威酒店连锁店大亨Olav Thon就在酒店外摆放了五个Kurt Laurenz Metzler的巨大雕塑作品。

另一个让她欣赏的艺术家,是西班牙知名画家Juan Ripolles。1932年出生的艺术家,巧妙地以梦幻艺术手法传达讽刺意味,常以孩童的天真无邪眼光冷眼观察这个真实世界。

Tan Min Li 精神伴侣

对艺术抱有极大热忱的Tan Min Li将其视为一种精神慰藉,她曾用工作后的第一份薪水买下Roy Lichtenstein 的经典作品“Nude with Blue Hair”,了却自己的心愿,从那时起便开启了收集之路。

新加坡潮湿炎热的环境很难保存纸张画作,于是几年前她忍痛割爱,通过伦敦佳士得拍卖这幅画,没想到十年间竟卖到比原价高20倍的价钱。

她拥有十多幅极富趣味性的当代画作,她比较偏爱当代艺术形式,作品中一定要有一个中心意象,要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正面意义,不喜欢太过抽象模糊的概念。她的目光逐渐从西方当代艺术过渡至中国当代艺术范畴,尤其偏爱朱伟、刘国强与熊宇等当代艺术家。

Tan Min Li从她的收藏中便可看出她的品味与性格。艺术让她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艺术媒介进入另一个世界,与艺术家展开交流,这种感觉让她感到开心快乐。“看到合心意的画作,我会特别兴奋甚至感动,并毫不犹豫的将其带回家,不然我会寝食难安。

”这也是她选择艺术品的标准,与她开朗外向的性格不谋而合。身为一名律师,她比较倾向于时尚生活与娱乐领域,在为客户拟定公司律法与合同的时候,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鉴赏与解读,转化为专业知识。正如她所说:“首先你要了解客户的生意性质,才能很好的为他们服务,而艺术与美熏陶有助于我的工作。”
对她来说,艺术品不仅只是家居装饰品或生活的谈资,而是美化人生的催化剂,让她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周围的人与事,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