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june yap

策展人的使命

上网搜寻curate(动词)的翻译,结果竟然跟艺术毫无相关,反而是天主教会定义中的“副牧师”,其职责为担任神父的助理,帮忙照顾教会中的琐事等。Curator目前的定义,则被广译为“策展人“。但很多时候,策展人的工作究竟涵盖什么,非业内人士始终还是摸不着边。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策展人的职责其实远超于策划展览。对于新加坡美术馆策展、收藏及活动计划总监叶德晶博士而言,她的责任其实是在关心、照料艺术。在美术馆内,除了负责展览的概念开发,策划与编辑整个展出项目的细节,例如筛选作品、展出形式、物流程序以外,她还得担起如何将每件艺术品完好地呈现给观众的重责大任。此外,她也必须不时地和艺术家沟通、合作,一起开发新作品,并考虑到这些艺术品能如何吸引观众,与他们保持相关性。

从事艺术工作逾20年的叶博士,特别喜欢自己的职业。“我非常着迷在与艺术、艺术家为伍,因为我们总是能透过艺术来发掘源源不断的新点子,以及透过艺术发现另外一种看世界的角度。”新加坡在两年前施行阻断措施期间,艺术工作者一度被定义为“非必要“,但对叶博士而言,人们不应该把艺术视为理所当然。
因为艺术可以帮助提升生活素质,与他人互动,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集体反思。

第七届新加坡双年展取名为Natasha。Natasha的本义,和‘诞生’的概念有关,也可作为本届双年展希望探讨的一些课题之切入点。”

命名的意义

叶博士也是今年新加坡双年展的四位联合艺术总监之一。其他三位是:韩国策展人兼荷兰乌德勒支Casco艺术学院总监Binna Choi;现居德国的印度作家兼策展人Nida Ghouse,以及现居约旦的科威特艺术家兼策展人Ala Younis。有别于以往新加坡双年展的是,即将于10月16日开幕的第七届新加坡双年展,这回被“拟人化“了,取名为Natasha。这是双年展推出以来首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而且还是女性的名字。叶博士说,之所以决定命名,某个程度上是因为疫情的缘故。

“我们在疫情期间开始筹划这届新加坡双年展。由于当时面临边境封锁、航班停运等状况,我和其他三位联合艺术总监只好在线上会议商讨多数的事项。每每在线上开会时带给我们的‘绝缘感’,就和疫情期间很多人经历的一样。于是我们想到给展览取个名字,让它多一份存在感,同时也可以作为我们向生命、世界和向彼此之间关系提问的一个延伸。Natasha可以是个人,又或许是另一种东西。但既然有了实名,也仿佛多了份亲切感。”

巧的是,纵使四位策展人居于不同国度,她们都各自认识名叫Natasha的人。叶博士说:“它虽然是个源于斯拉夫民族的名字,但对于我们观众而言,也有可能是个熟悉的名字。Natasha的本义,和‘诞生’的概念有关,也可作为本届双年展希望探讨的一些课题之切入点。”

别拘泥于名称
大会也希望透过Natasha,让观众、艺术家,以及艺术家的作品之间产生更亲密的关系,并从更深入的层面来体验艺术。然而,叶博士并不希望观众太过在意名称的定义,而是把展览视为一种全方位的体验,尽情感受Natasha的变幻多端,正如去认识一个人的多面性格那样。

由于疫情肆虐,艺术家创作的形式两年来起了极大的变化。叶博士说:“艺术反映时代。疫情期间诞生的艺术作品,反射着我们当下所经历的状况。它给予我们思考的时间,更深入地探讨与社群相关的课题,以及各种合作、互助的可能性。大家在这期间也有更多探索周遭、满足好奇心的机会。

叶博士本身也是东南亚艺术方面的专家。她认为,东南亚的当代艺术圈一直都非常精彩。这里的艺术家不断在创新的同时,也不忘挑战一般美学框架对于美的本质定义。新加坡双年展正是为本区域艺术家施展才华、实践异议的平台;除了即将开幕的Natasha之外,明年的新加坡艺术周(Singapore Art Week)也将把部分重心放在东南亚当代艺术上。敬请期待。

2022年新加坡双年展将于10月16日举行至2023年3月19日。
公众可上官方网站https://www.singaporebiennale.org/ 了解更多展览与购票详情。

美指 Chen Jinghua
摄影 Veronica Tay
造型 Dolphin Yeo
发型 Aung Apichai using Kevin Murphy
化妆 Amy Chow using M.A.C cosm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