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新贵
在近几年中迅速崛起的尖晶石,因其美丽的火彩、表现出众的红色以及和红宝石极其类似的宝石学性质,在过去的千年中,经常被“误会”是红宝石。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的名门望族和皇室亲贵都在收藏尖晶石。尖晶石在欧洲更是备受欢迎,但当时的珠宝匠们仍然没有分辨出尖晶石和红宝石,最出名的“乌龙事件”莫过于英国王冠上那颗“黑太子红宝石”和 1846 年从印度运回英国的“铁木尔红宝石”。
尖晶石不同于其他宝石,它没有单独矿床,只作为红宝石的伴生矿床“邻居”少量出现,优质原石产出更是极少。几乎只在缅甸、越南、斯里兰卡、坦桑尼亚和塔吉克斯坦有少量产出,存世量少,在没有新优质矿区的情况下价格只会越来越高。随着业内越来越欣赏尖晶石的色彩和多元性,这种宝石现已独领风骚,甚至在各大奢侈品牌的高级珠宝系列中担当“C位”。
宝格丽(Bvlgari)Magnifica高级珠宝系列中价值最高的一款作品Imperial Spinel,正是以一颗131.21克拉的枕形切割尖晶石为主角,这颗产自塔吉克斯坦的尖晶石无论色泽或净度都是极佳,且名列世界第四大。蒂芙尼(Tiffany & Co.)2021 Blue Book 高级珠宝系列中,一款以飞鸟尾部羽毛为灵感的项链运用多彩尖晶石、蓝宝石与钻石,为不规则设计注入如梦似幻的色彩,勾勒飞鸟翱翔日落天空,羽毛浸染霞光的美好画面。

帕拉伊巴碧玺,身披高级霓虹蓝,清透闪耀如南国小岛的海水。上世纪80年代,宝石学家Barbosa带着他的宝石勘探团队,在巴西夜以继日地调查着新碧玺的踪迹。皇天不负有心人,Barbosa团队在长久勘探之后,于1989年,在巴西帕拉伊巴州,发现了一种奇异且绝美的蓝色碧玺。这种碧玺以发现地被命名,名为帕拉伊巴。Barbosa也由此被称为“帕拉伊巴之父”。
虽然与坦桑石、沙弗莱石相比,帕拉伊巴在珠宝圈子里“资历”尚浅,但在短短30年来,该宝石重新定义了市场对稀有彩色宝石的热爱和渴求。
帕拉伊巴碧玺之所以如此特别,是因为它内部微量的铜元素——帕拉伊巴碧玺,属于极其稀有的铜元素致色碧玺,其他颜色的碧玺内部,均不含铜元素。同时,帕拉伊巴的产量极少。
由于最初的产地巴西,帕拉伊巴矿已经近乎枯竭,人们一度认为帕拉伊巴碧玺将要停止出产。虽然2001年起,在非洲尼日利亚、莫桑比克等地,陆续发现少量帕拉伊巴碧玺矿藏,但是依旧跟不上人们对于帕拉伊巴的迷恋和需求,也导致帕拉伊巴仍然稀有。另外,帕拉伊巴碧玺以小克拉数的居多,大克拉的帕拉伊巴碧玺相当稀少,因此价格非常之贵,甚至超过钻石。帕拉伊巴的美丽与高贵,正是它甫一登上珠宝舞台,便打动无数人的原因。
宝格丽的艺术大师孜孜不倦地从世界各地寻觅品质卓越的珍稀宝石,每一颗都蕴含无法复刻的独特风采。全新Magnifica高级系列中,澄澈的Mediterranean Queen项链镶嵌总重约473.82克拉的五颗椭圆形枕形切割帕拉伊巴碧玺,由镶嵌钻石和祖母绿的链节串联出犹如加勒比海域汹涌起伏的海浪。耗时长达2400小时制作的这件高级珠宝杰作,体现了宝格丽大胆无畏、果敢不羁的品牌精神,更凸显了帕拉伊巴碧玺通透闪耀的美。
今年,古驰(Gucci)创作总监Alessandro Michele再次以“欢愉之园”Hortus Deliciarum为主题推出高级珠宝系列新作,诗意呈现古驰奇想世界中的瑰丽美景。Waterfall Stars群星飞瀑系列作品中,层层钻石演绎波光粼粼的水瀑,精致的星辰与流动的流苏结合颤动式镶嵌工艺,带来流星雨闪耀夜空的灵动视觉效果,呼应精妙和谐的诗意自然。自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后即未曾见闻的华美辉煌,在一个世纪后,由米开理以独特新意的穗饰与流苏项链,以及枝形吊灯耳环正式回归。回荡于悬垂钻石周围的是蓝紫色与紫红色的尖晶石,而泻湖般的帕拉伊巴碧玺可以媲美海洋中荡漾的万顷碧波。Solitaires独立宝石系列中,每一枚中央主石均为罕有的稀世之品,包括一颗16克拉的帕拉伊巴碧玺。

萧邦(Chopard)近日推出与Sotheby’s合作设计的Precious Lace帕拉伊巴碧玺高级珠宝项链,共镶嵌1900颗钻石和280颗帕拉伊巴碧玺,整件作品历时四个月制作完成。项链的主石为一颗34.63ct的三角形帕拉伊巴碧玺,产自莫桑比克,拥有明亮的电光蓝色,是萧邦品牌联合总裁兼创意总监Caroline Scheufele梦想中波光粼粼的蓝色海面。

无性别风潮
男人配戴珠宝的历史,最辉煌顶峰当属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肖像画中,他不仅配戴珠宝,连衣服上都饰满宝石,据说他拥有的珠宝首饰,超过同时代的任何女性。除了炫耀财富与权力地位,珠宝也是忠诚的象征,当时男士所配戴的贵金属戒指,常会有家族徽章或效忠领主的象征图案,方便用于信封的封蜡,以及在社交场合人际的辨识。
男性戴耳环在当时也是很时髦的事,继任亨利八世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传闻中的情人——沃尔特罗利爵士(Walter Raleigh)就经常配戴女王赠予的珍珠耳环。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也总是披挂着最闪耀的珠宝,在凡尔赛宫接见各地使节,正是法国国王对珠宝的热爱,推动后来法国珠宝产业的发展。
男人佩戴珠宝,不仅限于欧洲的王室贵族。根据记载的印度王朝传统,大公的珠宝也是彰显权威的重要象征,而且因为坐拥钻石宝山,当时统治者对宝石稀有度、物理特性和来源出处都格外重视。也因此,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卡地亚(Cartier)与宝诗龙(Boucheron)等欧洲高级珠宝商与之交流后大为惊艳,从印度撷取许多设计灵感,而由珠宝商引进的宝石切割及金属加工技术,也让大公们的珠宝更为华丽璀璨,成为王室追捧的珍品。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卡地亚所接过最高价的订单,是1928年为印度巴脱亚拿邦大公(Maharajah of Patiala)制作于庆典配戴的钻石项链,费时三年打造,其中重达234.65克拉的主钻,为世界第七大钻石。

将焦点放回现代,近几年来随着“无性别”这一风潮从时装圈蔓延到珠宝世界,愈来愈多奢华珠宝品牌的入门系列珠宝都走中性风格,如宝格丽的B.zero1、宝诗龙的Quatre、蒂芙尼的 T 系列或 HardWear系列、香奈儿(Chanel)的Coco Crush,以及古驰最新发表选用三色贵金属的Link to Love系列等,都是无论男女佩戴都是有型好看的配饰。
男明星也带动了“无性别珠宝”趋势,从Pharrell Williams在2016年戴着珍珠项链穿梭在香奈儿秀场上,Harry Styles演唱会上的中性造型,时尚圈宠儿Timothée Chalamet在2021 Met Gala红毯上不按牌理出牌地把两枚卡地亚古董胸针别在腰际,设计师Marc Jacobs在居家防疫期间配戴钟爱的Mikimoto珍珠项链发各种自拍照,再到Mikimoto与Comme des Garcons联名推出男士珍珠项链,都可看出“无性别珠宝”也会是接下来重要的珠宝趋势之一。
除了入门款,品牌也开始在高级珠宝系列中注入男女都能配戴的无性别概念,如宝诗龙以装饰艺术(Art Deco)为灵感的 Histoire de style, Art Déco 高级珠宝系列,将精湛的珠宝工艺运用于富有飘逸感的项链和缎带手镯等,突破性别局限,彰显品牌的自由精神和独特风格。今年发表的Carte Blanche, Holographique系列中,Opalescence项链秉承品牌经典一饰多戴的设计理念,中央点缀一条精心设计的欧泊石斗鱼,可作为胸针单独佩戴。在今年的康城影展红毯上,男星Nicolas Maury便选择以这枚斗鱼胸针以及同系列的Opalescence玫瑰金镶嵌欧泊和钻石单边耳环点缀造型。迪奥(Dior)、尚美巴黎(Chaumet)今年分别推出的Rose Dior和Torsade de Chaumet高级珠宝系列中,也能看到男女都能配戴的设计,其中有不少形象宣传照直接选择由男模来演绎。古驰Hortus Deliciarum欢愉之园系列珠宝运用细腻华丽的意大利金匠技艺展现Alessandro Michele的浪漫诗情,也如他一直以来所诉求的风格与美感,并非男女之别。

变形精钢
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多元性的时代,珠宝设计也掀起转换式风潮,让配戴者可根据不同场合与穿搭做更多样貌的变化,因为疫情原因,首饰具有多种用法的灵活性,对消费者来说似乎变得更加重要。防疫期间,人们的社交活动减少,需要盛装打扮出席正式场合的情况自然也跟着减少,难道收藏的高级珠宝就只能“躺”在保险箱里不见天日?将这些作品拆卸、重组再转换成可日常配戴的珠宝,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意搭配,自由随心,乐享生活。
其实,可拆卸多用珠宝的概念并非近代才有的新创意。在维多利亚时代,吊坠就可以转换成胸针,项链就可以叠加成头饰,有的项链不仅可以调节长短,更换吊坠,更可以调节为胸针、手链。这种多用途的性能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仍然非常流行,直至现在,各大品牌的高级珠宝依然很青睐这种设计,一直擅长可转换式珠宝设计的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梵克雅宝1941年推出的Passe-Partout项链,既能转换为手链,也能变成胸针和腰带;1950年推出的Zip项链可变成手镯;1971年被私人买家收藏的Walaska胸针可变成耳环、吊坠等。尚美巴黎在19至20世纪时,也曾打造过多款著名的可变换首饰,最早期的知名作品为三色菫冠冕,约制作于1850年,冠冕上的三朵三色菫可拆卸作为胸针配戴,此外,尚美巴黎也推出可将冠冕部分拆卸作为耳环、项链的设计,在1935年时也曾制作过一顶Navettes冠冕,既可变成短项链,也可变成长项链。

至今,转换式珠宝仍是各大珠宝世家常见的表现形式。梵克雅宝今年发布的Sous les étoiles高级珠宝系列中包含多款采用品牌经典可转换式设计的作品,例如灵感源于古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Helios长项链,可转换为三种长度,分别是与流苏相连或无流苏,或以DIF级钻石点缀发饰,这样的设计,使得重1.11克拉的DIF级梨形钻石成为耀目的一点光彩。系列中的瞩目作品之一Halley可转换式项链,从每隔75年重访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中撷取灵感。一颗重达11.29克拉的艳彩黄钻,象征彗星的主体,主石微微偏向一侧,迸发出道道如钻石般璀璨的光芒,犹如彗星滑过夜空那一缕动人的轨迹,大小不一的黄钻与白钻错落有致,犹如彗星的尾巴,黄K金光线迸发而出,勾勒出项链美妙的构图。梵克雅宝特别将项链的黄钻主石打造成可拆卸式图案,可搭配戒托配戴。此外,另有一枚镶嵌一颗DFL级钻石的图案,可为项链或戒指增添璀璨之光。

宝格丽Magnifica高级珠宝系列Ruby Metamorphosis项链以超过2000小时工时精心打造,吊坠中央镶嵌一颗重约10.02克拉的枕形切割莫桑比克红宝石,巧妙展现了可以变换造型和用途的百变珠宝款式,以大胆创想赞颂灵蛇的无限蜕变。卡地亚全新高级珠宝系列Sixième Sens Par Cartier中的Parhelia 戒指,宝石配色灵感源自孔雀屏羽,主石为一颗重达21.51克拉的糖面包山切割蓝宝石,两侧以祖母绿和钻石勾勒出层叠的弧线,如同孔雀屏羽轻轻掠过三根手指。戒面下方还隐藏可拆卸结构,可自由转换为胸针配戴。


尚美巴黎Torsade de Chaumet旋爱·芳登高定珠宝系列白金苏托尔超长垂穗项链装饰华美的莫桑比克红宝石,为这款璀璨耀眼的作品增添一抹鲜艳热烈的红色。这枚独特臻品运用多种镶嵌工艺,体现品牌拥有两百年历史的匠心工艺,营造灵动韵律与光影效果。长项链上半部分可取下,作为与项链配搭的手链配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