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宝石纪录“壮游”足迹

今年,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推出了名为“Le Grand Tour”的高级珠宝系列,以记录16世纪欧洲年轻贵族在“壮游”(Grand Tour)途中六大城市的旅行足迹。

van-cleef-arpels
Share this article

人类一直对不同地区的风土民情感到好奇和向往,而旅游是接触异地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英国,“壮游”在18至19世纪间盛行起来,人们跋涉多地,环游欧洲一圈,并因此得名。年轻贵族们纷纷参与这种为期两至三年的欧洲大陆探索之旅,不仅丰富了学术知识,还磨砺了性格品质,拓宽了文化视野,为他们顺利踏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壮游”通常包括探访巴黎和意大利各大名城。法国北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地区和德国各省各邦也是热门目的地,具体行程因人而异。这种个性化的旅行体验受到当时的政治事件、战争、艺术潮流和个人喜好的影响。

“壮游”是结合了知识、文化和社会教育,对艺术和文学进行实证研究。这段经历引领旅行者探索各地名胜,既可以欣赏历史悠久的遗迹,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了解古今之变。尽管“壮游”费用不菲,一度被视为精英阶层的特权,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包括艺术家和学者。

1910年,梵克雅宝成立的第四年,法国作家兼诗人安德烈·苏亚雷斯(Andre Suares)出版了他的意大利游记《雇佣兵游记》(Le Voyage du Condottiere),记录了他在意大利各大文化重镇(如威尼斯、佛罗伦萨和那不勒斯)的“壮游”之旅,深入探索了文艺复兴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波提切利和米开朗琪罗等人的艺术杰作。苏亚雷斯认为:“像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情一样,一段伟大的旅程是一件艺术品,是人类创造的作品。”

今年,梵克雅宝追随这位游记作者和“壮游”旅行者的足迹,通过华丽的珠宝作品重新演绎了这段对欧洲艺术和文化意义深远的启蒙之旅。

近70件珠宝记录一趟“壮游”

旅程从英国伦敦开始、经法国巴黎、穿过阿尔卑斯山脉、到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在到德国巴登-巴登。梵克雅宝的设计师通过各城市的建筑、艺术收藏、文化和植物等特色设计出64件高级珠宝,这里我们为每个城市挑选一件重头作品。

伦敦的工艺

Le Grand Tour高级珠宝系列将人们带入一个充满魅力和奇迹的时空之旅。从英国出发,旅人将踏上壮游的旅程,深入探索欧洲的艺术和文化宝藏。

伦敦这个热闹繁华的都市,是威基伍德(Wedgwood)瓷器的摇篮,素雅的骨瓷,则启发了Josiah项链的诞生。圆形和长方形切割钻石化作轻灵曼妙的缎带,中间镶以一排长方形切割钻石,透现吹弹可破的肌肤。两行美钻以精巧的铰接工艺塑造圆孤曲线,轻绕粉颈,以确保配戴舒适贴合。钻石缎带层叠交织于领口,两颗分别重25.10克拉及21.78克拉的椭圆形切割蓝宝石悬垂至胸前,绽放醉人美态。这两颗产自斯里兰卡的宝石由世家的宝石专家精心搭配,深邃浓郁的蓝调令人联想到Wedgwood的精美瓷器。蓝宝石错落有致,尽显婀娜灵动之美。两颗可拆卸式宝石可随心组装成耳环,形成一套瑰丽珠宝。

巴黎的精致

来到巴黎,这座充满浪漫和艺术氛围的城市。在那里,将欣赏到"大世纪"的精华艺术品,这些作品代表了路易十四时期的辉煌。这个时期的艺术成就使得巴黎成为当时欧洲的品味之都。法国古典主义的影响深远,融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元素,以及文艺复兴的灵感。Le Grand Tour系列中的作品展现了这种古典主义风潮的华丽线条和装饰,向大家展示了巴黎的艺术之美。

Lucendi耳环传承巴黎的优雅品位,以珍贵的材质唤起人们对昔日宫廷仕女的回忆,恰似置身灯影下的闺房罗帐中。耳环的造型模仿18世纪华丽吊灯的精致轮廓,热气球造型的吊饰缀以水晶垂饰,悬于三圈玫瑰金下。不同元素勾勒出繁复精巧的结构,揉合几何图案和利落的线条,间以璀璨钻石轻盈点缀,组成均衡圆融的构图。这股和谐的氛围,同样体现于悉心匹配的彩色宝石中。两颗并排的椭圆形切割红碧玺分别重11.48克拉和10.14克拉,红艳的光芒与钻石和淡紫色蓝宝石的炫彩融和交织,色彩由柔和淡雅渐变至浓郁的深粉红,犹如贵族仕女身披华服,在流光溢彩社交沙龙中争妍斗丽。

威尼斯的浪漫

旅程将延伸至意大利,这个拥有灿烂文明的国度。先前往赫库兰尼姆和庞贝这两座被维苏威火山所掩埋的古城。在1730至1740年代的挖掘工作中,无数珍贵的文物被发掘出土,包括建筑废墟、日常物件和珠宝。这些文物仿佛将古代文明凝固在时间的长河中,成为后人研究的宝贵资源。这段历史的壮游启发了"高雅品味"的传播,催生出新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潮。

Le Grand Tour系列中的珠宝作品通过黄金、珍珠和宝石的镶嵌,以及借鉴古代文明的图案雕刻,展现出浮雕和凹雕宝石的魅力。这些作品呈现出古代艺术的精髓,将历史的记忆凝聚在珠宝之中。梵克雅宝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搜寻其古典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非凡珍宝。在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和那不勒斯,品牌借鉴其建筑线条与明亮色彩,以珠宝画卷描绘出栩栩如生的景致。由此诞生的四枚手镯,各自向意大利其中的一个城市致意。手镯柔软灵巧,其灵感来自世家在1920年代所设计的带状手镯(“Bracelets Bandeaux”),铰接结构令其贴合手腕弧度,确保佩戴舒适。手镯正面精细镶嵌雕刻金质,引人遥想意大利的著名地标,其四周围拢宝石,为整幅迷人的微型马赛克添以水彩画的笔触。

Chant des gondoliers项链和耳环以色彩鲜艳的16颗椭圆形切割绿松石再现威尼斯湖域的潋滟波光。这些极致珍稀的宝石排列有致,通过复杂铰接结构与项链精巧相连,恍如轻绕粉颈的一颗颗水晶吊坠,在胸前摇曳。宝石的顶部密镶钻石,拱形设计与纵横威尼斯水道的桥墩一脉相承,宛邀人沿河游荡,将思绪带回浪漫水乡。每道钻石拱顶下镶嵌三颗圆形蓝宝石,绽放迷人的蓝色调。最后,同款耳环选用与项链相同的图案,每一只镶嵌一颗绿松石吊坠,与项链的设计彼此呼应,完美勾勒出艳阳下风光如画的威尼斯景致。

罗马古城的气派

庞贝剧场(Theater of Pompeii)是建于公元前55年的表演剧场,其宏伟外观启发了Teatro戒指的诞生,以崭新手法演绎古罗马建筑遗迹的独特美态。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以生动的笔触设计出这枚由黄K金和白K金精铸的饱满戒指,向该段时期的建筑致敬。椭圆形“剧场”的中央镶嵌一颗重达3.93克拉的糖塔形祖母绿,采自赞比亚,其色泽深邃鲜明,呼应建筑古迹的外墙。圆形和长方形切割钻石勾勒出祖母绿的轮廓,金质阶梯经镜面抛光,映照出宝石的璀璨光华。戒环雕刻涡纹,恰似古典建筑的爱奥尼式(Ionic)立柱。各样各式的立体浮雕教人目眩神迷,仿佛再次置身于年湮世远的剧场之中。

佛罗伦萨:艺术气质

Villanova项链的创作灵感源自伊特鲁里亚(Etruscan)珠宝风格,演绎佛罗伦萨珍宝美学之源。作品选用多颗大小匀称的红碧玺,设计精巧华丽,尽展宝石之美。吊坠垂悬于V形链条之上,以玫瑰金编织而成并缀以圆形钻石的链条轻巧灵活。晶莹的炫彩与钻石的火彩互相争辉,再现伊特鲁里亚雕像的头冠轮廓。工匠活用花彩镶嵌、珠镶和爪镶技艺,彰显各枚珠宝元素的流光溢彩,烘托垂于其下的凸圆形切割宝石。镂空的结构让宝石散发无尽光芒,加上红碧玺在颈间绽放紫粉红色彩,与玫瑰金和谐协奏,点亮肌肤。

那不勒斯的温柔

Ninfe项链的造型犹如一顶花朵编织的冠冕,宛如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古城宁芙神庙(Nymphaeum)的马赛克铺面中女神头戴的花冠。花冠悬于两条珠宝缎带末端,缎带两相对应,呈镜像倒影的造型,分别以一条圆模雕刻玫瑰金带,和一条镶嵌钻石及粉红色蓝宝石的缎带组成,于颈间交织,构成立体的蝴蝶结搭扣。项链中央以圆模雕刻玫瑰金、白K金和钻石再现枝繁叶茂的意象,与红色或天使肌珊瑚组成一个个瑰丽的“鸟巢”,呵护着三颗色彩缤纷的宝石:中央的粉红色枕形切割红碧玺重达24.02克拉,柔和的粉调流露出宝石的剔透光采,在颈前绽放熠熠光芒;两旁点缀的椭圆形切割红碧玺分别重达12.44及11.52克拉,色泽匀称。三颗主石均由梵克雅宝的宝石专家精心甄选,构成和谐对称的效果,与红宝石、粉红色蓝宝石和锰铝石榴石的色彩完美交融。

巴登巴登的大自然

欧洲壮游之旅最终抵达巴登-巴登,旅人在利希滕塔尔修道院(Lichtenthal Abbey)的花园稍作休憩,享受静谧的田园风光。绿荫小径蜿蜒曲折,参天古树夹道而立,俯瞰着亘古千年的景致。垂柳、橡树、白桦木和菩提树启发品牌创造出多枚色彩绚烂的胸针。第一枚胸针镶嵌一颗重达39.80克拉的砾岩欧泊图案,珠宝匠刻意保留部分原石的痕迹,其色泽揉合翠绿和深浅不一的蓝调。第二枚胸针看似迎风招展,婆娑起舞。弧形的叶片如一叶扁舟,部分在顶端镶嵌一颗圆形粉红色蓝宝石,恰似含苞待放的花蕾。三枚胸针媲美微雕作品,以砾岩欧泊,双色外观结合不规则的轮廓,绽放绚丽奇彩。天使肌珊瑚和红珊瑚枝干亦保留原有的形貌,经工匠细心打磨抛光,彰显其色泽的诗意之美。

Share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