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Time Zone to Time Zone展览 探索GMT-Master腕表传奇演变史

劳力士(Rolex)携手高登钟表(Cortina Watch)于新加坡百丽宫购物中心呈献Time Zone to Time Zone展览,回顾蚝式恒动格林尼治型(Oyster Perpetual GMT-Master)的非凡历程,展现其前沿技术与创新设计,引领参观者深入探索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Rolex, GMT-Master, GMT-Master II, Time Zone to Time Zone
Photo courtesy of Rolex/Denis Hayoun
Share this article

1950年代起,洲际航空的兴起发展令人们更容易到达遥远的目的地,旅行习惯亦由此发生巨大变化,人们能够在数小时内跨越多个时区,抵达数千公里之外的地方。

旅程距离观念的变化带来了新挑战,劳力士格林尼治型腕表于1955年应运而生,以满足新需求。格林尼治型搭载精准可靠的机芯,配备24小时指针,以便佩戴者轻松读取第二时区的时间。其双色24小时刻度外圈的设计反映了时下的潮流变迁。

因此,格林尼治型成为旅行人士的首选腕表,备受商业航空、飞行测试及太空探索领域的推崇。只需一瞥表盘即可掌握时间,令佩戴者与世界保持紧密联系。

格林尼治型的应用并不局限于驾驶舱,逐渐成为都市腕表的典范之作。不论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这款专业腕表始终精准可靠,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为注重保持紧密联系的人们提供随行良伴。

Rolex, GMT-Master, GMT-Master II, Time Zone to Time Zone

自1955年问世以来,格林尼治型腕表始终秉承其设计精髓,采用经典双色旋转外圈,配备独具特色的表盘及四根独特指针。

Photo courtesy of Rolex/JVA Studios

劳力士GMT-Master 材质演进史

自问世以来,劳力士格林尼治型腕表始终秉承其设计精髓,采用经典双色旋转外圈,配备独具特色的表盘及四根独特指针。多年来,该腕表已经过数次改良精进。

腕表外圈起初由树脂玻璃制成,其后于1959年改用铝材质打造,又于2005年以陶瓷制造,多年来选用不同材质迭新设计,亦呈现多种配色。Chromalight 夜光显示于2021年加以优化,腕表指针及钟点标记涂有夜光物料,在黑暗中散发出蓝色强光,令表盘更清晰易读。除了搭配蚝式表带,纪念型表带于2018年华丽回归,装配于格林尼治型 II 的不同表款,包括蚝式钢、金钢及 18K 金款式。

Oyster Perpetual GMT-Master II

2025年推出的蚝式恒动格林尼治型 II 18K白色黄金款,首次搭配Cerachrom陶瓷表盘

Photo courtesy of Rolex/stojan


机芯亦历经十一次改良优化,从 1955年的1036 GMT 型机芯,到如今搭载的3285型机芯。1982 年推出的3085型机芯设有可以独立调校的时针,为彰显这一技术革新,搭载新款机芯的表款便更名为格林尼治型 II。

Movement 3285 A equips the Oyster Perpetual GMT-Master II

现代格林尼治型 II腕表搭载的3285型机芯。

Photo courtesy of Rolex/Ulysse Frechelin

纵观其历史,格林尼治型不断融入劳力士的创新发明,提升技术性能与美学设计,而其经典腕表的卓著地位始终不变。

今年正逢格林尼治型问世70周年,劳力士与高登钟表于百丽宫购物中心一楼Atrium举办“Time Zone To Time Zone”展览,展现格林尼治型与格林尼治型 II腕表前沿技术与创新设计,引领参观者深入探索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展览还将揭示那些曾经佩戴这款腕表的传奇人物,从协和号机长到好莱坞影星,见证时间如何在不同领域的传奇人物腕间流转。整个参观体验将在一部追溯格林尼治型发展历程的纪录片中圆满落幕。

ROLEX GMT-MASTER EXHIBITION TIME ZONE TO TIME ZONE

日期:2025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
地点:Paragon Level 1 Main Atrium

Share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