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运动》回归纸本 再创新艺
新加坡四位备受尊崇的文化奖得主韩少芙(Han Sai Por)、吴珉权(Goh Beng Kwan)、王金成(Ong Kim Seng)与蔡逸溪(Chua Ek Kay),携手新加坡泰勒版画院(STPI)共同呈现《材料运动:重温版印和纸张(Material Moves: Revisiting Print and Paper)”》,倾情汇聚53件艺术佳作。
文 / Yu Xinyi /
本次展览由新加坡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高级策展人陈韦纯(Adele Tan)博士策展,聚焦四位本地艺术名家视角,旨在超越既定创作框架,开拓艺术表达的崭新可能。展览不仅致敬了艺术家们对新加坡艺坛卓越贡献,其主题也深刻呼应SG60焕新纳变的精神内核。
笔触如光 纸上生花
以精致自然主题雕塑响彻艺术界,1995年文化奖得主韩少芙本次将展出多件新作,其中包括“Flower Under The Sun”以及“River by the Forest”。自1970年代以来,她始终关注人类、自然与城市之间关系的课题,并以独到艺术语言提出深刻见解,展现高超洞察力。通过充满活力的视觉表达,生动捕捉自然之美,探讨它在持续现代化时代该如何适应、存续甚至蜕变。
(左)韩少芙“Flower Under The Sun #1, 2024”、(右)韩少芙“Flower Under The Sun #4, 2024”
自小生活在热带,韩少芙对热带自然环境的描绘尤其灵动。她以精湛雕刻技艺和艺术敏感度,将个人对热带生态的理解融入创作。在“Flower Under The Sun”中,她以明黄色为背景,延续一贯流畅的笔触,于一片荒芜勾勒热带九重葛的盛放。它们优雅而坚韧,鲜红色彩与背景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在炎热阳光下盛情诉说热带永恒的生命力。通过手工模制纸、浮雕凹版拼贴及拼贴腐蚀版画等形式,韩少芙深入探索本地极具特色的花卉文化。
韩少芙留驻STPI的创作过程
韩少芙“River by the Forest, 2024”
与前者不同,“River by the Forest”侧重于描绘灌木从林细腻肌理,巧妙运用留白暗示静谧流淌的幽深河水,与周边深郁森林形成含蓄而强烈对比。天空中渐变层次的云霞则赋予作品一种朦胧诗意,为极简画面增添趣味。深林左侧微光轻抚树梢,在墨色氛围中格外清澈吸睛。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完美刻画了大自然的魅力,也唤起观者对现代化社会中自然价值的珍视与反思。
色彩拼贴 艺术玩味
(左)吴珉权“Confusion, 2024”、(右)吴珉权“Coincidence, 2024”
1989年文化奖得主吴珉权向来以精湛拼贴艺术闻名,是新加坡拼贴艺术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材料与手法界限,极具艺术实验精神。此前,他曾举办无数大型个展,包括2022年疫后时代的“GBK85”以及2023年50年回顾展“辉煌再现”。这次则有些许不同,着重呈现他2024年在STPI驻留期间的特殊创作。当时吴珉权受团队鼓舞启发,着手实验植绒技法,将纤维颗粒覆于纸面,形成天鹅绒般的质感,并需要用毛笔急速作画。他终构建出色彩纷繁、线条遒劲的“Confusion”及“Coincidence”等作品。这一系列不仅视觉冲击十足,也呈现了艺术表达的多样可能。
吴珉权驻留STPI的创作过程
吴珉权“High Colour, 2024”
在“High Colour”画作中,吴珉权运用纸上丝网印刷技术,通过剪形、赋色、印制等工序,将窗口、香蕉这类日常意象转化为层次丰富、色彩明快的视觉符号。他以抽象形状大胆呈现强烈视觉张力,进而重新诠释色彩与形式之间的动态关系。
凹凸肌理 旧日温度
王金成驻留STPI的创作过程
提及新加坡水彩艺术,王金成无疑是其中翘楚。作为1990年文化奖得主,他以描绘自然与都市美景著称,精准传达对变迁景观的动人诠释。作为自学成才的艺术家,王金成1960年代的风格深受英国水彩传统与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而后不断拓展水彩媒介,还融合美国西海岸等地区的艺术元素,形成更明快的色调。他笔下的本地街景极为打动人心,生动捕捉新加坡数十年城市变迁,体现丰富怀旧情绪。作品“The Village Wayang at Silat Road”便是这一风格的延续。
王金成“The Village Wayang at Silat Road, 2024”
该作绘制于桑皮纸,它表面粗犷不平,近似地面质感,为水彩创作带来极大挑战。水分极易渗散,王金成须以极致笔法控制渲染,通过在颜料中掺粉增强稠度,并巧妙选用浅色调与纸张的原生咖啡色形成对比。在这皱褶层叠的桑皮纸上,20世纪50、60年代拉丁马士甘榜的零星生活片段被重现。学校、杂货铺、街巷在粗砺纸张上渐次浮现,而它本身的不规则性愈发强化了岁月斑驳的痕迹,整幅作品犹如一段被时间温柔蚀刻的往事。
王金成“Early Morning at Mt. Faber, Variation 1 of 9, 2024”
王金成“Moonlight Night at Mt. Faber, Variation 6 of 9, 2024”
王金成对城市风貌的敏锐同样延伸至花柏山系列。这一组作品创作于橡胶板上,用油彩于反面绘出风景,再通过压印呈现花柏山自晨曦至夜月各种光景。色彩层次细腻多变,不仅体现他对光影的极致把握,更在写实中注入抒情艺术语言,使得画面静谧而又生机勃勃。
石板水墨 意象流转
蔡逸溪生前驻留STPI的创作过程
展览《材料运动》也将特别呈现已故1999年文化奖得主蔡逸溪晚年的多幅精选之作,专注于从纸本水墨走向石版与木刻创作的探索轨迹。蔡逸溪自幼研习书法与诗歌,后钻研水墨技法,强调即兴笔法与夸张形态以捕捉物象神韵。过程中,他不断突破传统水墨边界,尝试抽象、拼贴、肌理与空间构成的创新表达,形成一种既根植东方又超越传统的艺术内涵。更难得的是,展览还将罕见展出新加坡国家珍藏1990年两件借展画作,不容错过。
蔡逸溪“Resonance, 2002”
(左)蔡逸溪“White Lotus, 2002”、(右)蔡逸溪“Where the Seasons Are”
蔡逸溪的作品总透着一股强烈的自在与随性感,意象在虚实之间自然流淌。无论是莲花还是雨滴,任何自然界的产物都能被覆上一层鲜活的自由,超脱束缚。
《材料运动》回归空白纸张的本质,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回溯,更是一场艺术的冒险。正是在这种直面可能性与不确定的过程中,才诞生了诸多美丽而非凡的艺术“意外”。
展览细则
开放日期:8月16日至10月5日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六 上午10点至晚上7点
周日 上午11点至傍晚5点
地点:STPI – Creative Workshop & Gallery, 41 Robertson Quay, S238236
票价:免费入场